


中国正努力弥补其长期以来在空中反潜战(ASW)方面的不足,已将涂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PLANAF)蓝灰色涂装的陕西运-8Q(型号也 designation 为运-8GX6)飞机投入使用。此前,两架运-8Q原型机已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训练。直到本月,中国唯一具备远程空中反潜能力的是三架服役近三十年的哈尔滨SH-5水上飞机。
运-8Q旨在弥补中国在反潜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海军和民用海上活动在战争中的安全。其部分技术,至少从表面上看,与美国的P-3C“猎户座”和P-8“海神”以及日本的P-1飞机相比毫不逊色。运-8Q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长达七米的磁异探测仪(MAD)吊杆,它可以探测到运-8Q飞越上空时敌方潜艇金属外壳发出的磁信号。由于MAD的探测性能与其尺寸相关,而其七米长的MAD吊杆可以说是飞机中最大的同类设备,这将使解放军海军拥有一款出色的狩猎otherwise 难以发现的隐形潜艇的武器。
运-8Q的机头弹仓前方还有一个光电转塔,装有白天、夜间和红外摄像头,用于探测小型水面舰艇、无人驾驶飞行器以及潜艇(特别是潜望镜和通气管)的热信号和尾迹。驾驶舱正下方是一个大型雷达罩,除了探测潜艇的潜望镜和尾迹外,当运-8Q发现敌方军舰时,还可以通过卫星链路向中国飞机和军舰提供目标指示数据。运-8Q还可以投掷一百枚声纳浮标,为广阔的海域提供实时的声纳覆盖。


该飞机内置弹仓的确切武器载荷尚未公开,但据估计,运-8Q可能可以携带超过10吨的武器。(相比之下,运-8运输机可载货20吨。)可能的武器配置包括鱼-7鱼雷、水雷和反舰导弹。运-8Q的大尺寸和传感器也可能使其成为“海燕”滑翔机等水下无人车辆(UUV)的指挥中心,这些UUV可以在海底某个区域进行侦察,而运-8Q则可以飞往其他地方。

鉴于运-8Q正在将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作战延伸至水下,中国必将投资于未来的反潜技术。未来,运-8Q可能会配备更具前瞻性的技术,例如激光雷达(LIDAR,使用激光束穿透水体探测目标)、硬杀伤反鱼雷系统、声学信号情报以及辐射探测(识别核反应堆产生的辐射)——这些技术中国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

运-8Q将成为中国新兴反潜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5000公里的航程、广泛的传感器和武器射程以及巨大的载荷将指数级地提升中国在本土近海以及东海和南海地区对抗敌方潜艇的安全保障能力。当与水下无人机、导弹发射鱼雷以及拖曳声纳的065型护卫舰等其他反潜资产结合使用时,它可能会使中国邻国当前和计划中的水下投资变得更加冒险。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新照片显示中国反潜“工具箱”日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