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是一种淡水鱼,拥有可以放电的特殊器官。许多鱼类利用这些电击来感知周围环境或进行交流(例如求偶)。少数几种,包括电鳗、电鳐和电鲶,能够产生足够的电量来击晕其他鱼类,但它们似乎从不电击自己。
体型可能是关键:电鳗可以长到八英尺长,重达50磅,比它的猎物大很多倍。它释放的电荷——高达650伏——对电鳗自身造成的伤害会小得多。
然而,离开水后,电鱼可能更容易受到自身电力的影响。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动物学家杰森·加兰特听说电鳗被提出水面时会抽搐。这很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电荷不易通过空气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它会沿着鱼湿润的皮肤传导,造成更集中的电击。此外,加兰特的研究小组发现,几组电鱼表达相同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可能能够绝缘它们的发电器官。
然而,这些都只是猜测。事实上,没人真正知道电鳗为什么不会电击自己。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和电鳗专家肯·卡塔尼亚称这种鱼为“优化的生物电击枪——我不是在试图让它听起来很酷。”但他表示,它们在攻击敌人而不被电击的能力仍然是个谜。
有疑问吗?在推特上用#AskAnything标签将你的科学问题和疑惑发送给@PopSci,或者发送邮件至AskAnything@popsci.com。
本文最初发表于《大众科学》2015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