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或称近视眼,正在达到流行病的程度。在美国,超过 40% 的人口需要戴眼镜;据估计,到本十年末,全球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近视眼。近视通常可以通过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轻松治疗,但即便如此,近视人群患 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白内障的风险更高。这种疾病的普遍性之高,让研究人员对它的成因感到好奇。现在,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对该病为何变得更加普遍有了很好的理解:根据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 报道,年轻人花太多时间待在室内。
20世纪60年代双胞胎研究表明,DNA 会影响近视。但早在400年前的信息就表明,基因并不是全部——天文学家 约翰内斯·开普勒 认为他自己视力不佳源于多年来将鼻子埋在书本中。更近期的研究证实了开普勒的假设:近视的上升与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同步,尤其是在东亚。在中国,近90%的青少年和年轻人近视(而60年前为10%到20%),这并非巧合,上海的一名15岁青少年平均每周花14小时做作业。去年,德国研究人员 发现,就读年限更长的学生患近视的几率远高于学业成就较低的同龄人。
近视专家尚未就如何减缓近视潮的上升达成共识。但一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 发现,儿童每天在10,000勒克斯或更高的光线下度过三个小时,就能保持健康的视力——这是戴着太阳镜在明亮的日子里看到的光线量。(相比之下,光线充足的教室通常不超过500勒克斯。)许多研究人员同意,花更多时间在户外的儿童将能更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视力,而且体育活动可以避免肥胖并改善情绪。这项研究促使一些东亚国家启动公共卫生宣传活动,旨在让孩子们走到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