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森林砍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

省钱有方。
Uganda forest
研究区的一片森林。Megan Kearns

乌干达茂密的森林是 数千种 植物和动物的家园,其中包括濒危的黑猩猩。但这些森林也归私人地主所有,有时他们不得不砍伐一些树木来维持生计。

在与 大范围森林砍伐 的持续斗争中,乌干达政府想知道是否有办法在不给地主造成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拯救雨林。不让人们砍伐自己土地上的树木,这是“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 概念的一部分,并且已经在一些地方(包括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进行尝试,以此来保护森林地区。

PES 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但直到最近,没有人确定它的效果如何。自愿参加该计划的人可能本来就打算保留树木,对拯救树木的总数没有影响。或者,参加该计划的人可能找到了漏洞,允许他们砍伐邻近地块上的森林,使情况变得更糟,同时浪费金钱。

现在,一篇周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 新研究 表明,至少在乌干达,PES 是值得的。

西北大学的发展经济学家 Seema Jayachandran 和她的同事在乌干达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涉及 120 个村庄。其中一半的村庄,地主获得了报酬,以保护其土地上的森林。作为对照,另一半村庄则没有。

“随机试验在许多社会政策领域得到了推广,但在保护领域尚未推广,”Jayachandran 说。“我们试图在保护政策方面激发更强的评估方法。”

“衡量政策影响的挑战在于,你需要知道没有该项目会发生什么,”Jayachandran 说。

两年结束时,对照组的土地砍伐率为 9%。在实验组中,每公顷(2.5 英亩)受保护的森林每年获得约 28 美元的报酬,森林砍伐率仅为 4%。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观察和商业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跟踪森林的损失和保护情况,这使他们能够追踪该地区每一棵树。

“很多人都知道保护森林是有益的,”Jayachandran 说。“但人们正在努力维持生计。这个项目让我意识到,环保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奢侈。我在经济上足够富裕,可以做出在经济上损害自己以保护环境的决定。”

hut
研究区的一间小屋。Megan Kearns

但如果你是一名贫穷的乌干达农民,挣扎着让家人活得舒适,那么这个决定就会变得困难得多。Jayachandran 指出,该地区的许多人都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砍伐三棵树获得 30 美元,支付一年的学费,或者保留树木,让孩子失学。

“我不会责怪那些选择砍伐树木送孩子上学的人,”Jayachandran 说。“这个项目的意思是,我们会补偿你,让你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经济上过得更好,或者至少是一样好,所以这对你来说是双赢的;你经济上过得不错,而且你很高兴,因为你在保护环境。”

该计划的益处不仅限于乌干达,也不仅限于个人地主。当一棵树被砍伐并燃烧用作柴火,或被使用最终分解时,它会将二氧化碳释放回环境中。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正在 导致地球变暖。保护森林意味着将二氧化碳保留在树木的组织中,将其长期封存在大气之外。

burned field
乌干达已被砍伐并烧毁的土地。大多数农民倾向于清除树木以扩大农田,或稀疏森林,将木材用作柴火或出售。Megan Kearns

其他环保工作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排放量大的国家,这些国家产生了地球上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努力虽然极其重要,但花费的钱也比乌干达的 PES 等项目要多。

Jayachandran 估计,在两年内每花费 200 美元用于该项目,世界就能获得约 500 美元的收益。

“我们在世界任何地方避免排放一吨二氧化碳,都能获得相同的环境效益。这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问题,”Jayachandran 说。

尽管这是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Jayachandran 说,推迟二氧化碳排放的好处(无论是地主最终决定砍伐树木,还是树木自然死亡)仍然很高。她的团队采取了他们能想到的最悲观的看法;即人们在项目结束后会开始更快地砍伐森林。如果是这种情况,他们发现收益与成本之比仍然约为 2.5,收益仍高于成本。

他们的计算表明,如果项目持续时间更长,这个数字可能会急剧上升,如果项目永久持续下去,收益与成本之比将上升到约十比一。现实地说,这可能没有意义。政府和组织有必须遵守的预算。

但是,Jayachandran 说,他们的悲观情绪很可能是不必要的。该地区的居民倾向于砍伐树木来应对紧急开支,而不是作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森林砍伐的速度不一定会加速。她计划在试点项目结束四年后回到研究区,看看长期的影响。

“我希望我们的证据能让人们更乐观地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Jayachandran 说。“有很多机会可以利用系统漏洞或找到捷径,但那些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在现实中发生,至少在这个环境中不是。”

最终,让人停止将森林当作应急基金,可能就像是给他们一把“经济保护伞”一样简单。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