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牡蛎可以说是牡蛎界的“肌肉发达型”:它们个头大、强壮,受所有人喜爱。而在光谱的另一端则是奥林匹亚牡蛎:体型小、成熟慢,其独特的品质只被少数忠实爱好者(他们亲切地称之为“olys”)所欣赏。
太平洋牡蛎是西海岸的标志性牡蛎,产量高达数千万个,而奥林匹亚牡蛎则由精选的养殖场少量养殖,很少出现在餐厅菜单上。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奥林匹亚牡蛎是西海岸唯一的本土牡蛎。太平洋牡蛎实际上是一个新来的物种,最初来自日本。
在过去的百年里,奥林匹亚牡蛎一直被其更受欢迎的表亲所掩盖。然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某一方面,奥林匹亚牡蛎胜过太平洋牡蛎——这可能对牡蛎的养殖和消费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奥林匹亚牡蛎曾丰富地分布在从下加利福尼亚州到温哥华的广大海域,直到淘金热时期的过度捕捞开始导致其数量下降,而工业污染和建筑项目的泥沙径流则加速了这一进程。随着奥林匹亚牡蛎储量的锐减,牡蛎养殖者们仓促从东海岸进口了大西洋牡蛎,并从日本宫城县进口了生长迅速的太平洋牡蛎。这两个外来物种迅速取代了生长缓慢的本土牡蛎。很快,奥林匹亚牡蛎几乎停止了养殖。
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急剧增加,太平洋牡蛎受到了海洋酸化的严重打击。牡蛎养殖者损失了大量的太平洋牡蛎幼苗(即那些被培育至美味成年的微小牡蛎)。而威胁并未结束。随着海洋酸化的可能性(确定性?)持续存在,牡蛎产量可能会大幅下降。
这时,被低估的奥林匹亚牡蛎就派上用场了!根据本周将在《湖沼学与海洋学杂志》(Journal of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上发表的研究,奥林匹亚牡蛎比太平洋牡蛎更能抵抗海洋酸化。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海洋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副教授乔治·沃尔德布瑟(George Waldbusser)表示,它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的繁殖方式。太平洋牡蛎父母不加区分地将精子和卵子排出体外,产生的受精卵争分夺秒地形成外壳,在这个过程中消耗巨大的能量。相比之下,奥林匹亚牡蛎母亲则进行体内孵化,将幼体留在体内,在那里它们可以悠闲地生长外壳。太平洋牡蛎大约需要六个小时形成外壳,而奥林匹亚牡蛎的幼体通常需要几天时间。沃尔德布瑟说,新产下的太平洋牡蛎耗尽了能量,特别容易受到酸化水的影响。而奥林匹亚牡蛎相对悠闲的幼年时期让它们有足够的能量来生存有毒的水域。沃尔德布瑟将其比作“慢食运动”,称之为“慢壳法”。
鉴于西海岸牡蛎养殖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沃尔德布瑟认为牡蛎养殖者可能会考虑将奥林匹亚牡蛎的顽强特性培育到太平洋牡蛎中。或者,他们也可以简单地增加奥林匹亚牡蛎的产量,以防止太平洋牡蛎遭受潜在的灾难性损失。他认为,这样做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让更多人接触到一种被忽视了太久的、被低估的牡蛎。
“我认为太平洋牡蛎是一种很好的入门级牡蛎,”他说。“但奥林匹亚牡蛎更有特色,味道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