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个奇怪而又不祥的词语在网上出现:雷暴过敏。这个词指的是这样一种想法:某些雷暴天气条件会增加哮喘患者发作的风险;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天气模式。
雷暴过敏是真实的吗?
没有任何科学期刊真正引用过这个词本身,但其背后的想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雷暴期间的某些条件会产生大量的微小花粉颗粒,对哮喘患者构成危险。
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的少数研究中有许多是基于这样的观察:在雷暴期间,因哮喘发作而就诊的医生办公室和急诊室的数量似乎有所增加。一项研究发现,1994年6月24日至25日,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哮喘急诊事件数量有所增加——这恰好是发生大规模雷暴事件的同一时间。医生和医院在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也报告了类似事件。
对这一现象进行的最全面的研究是发表在呼吸医学期刊《Thorax》上的一项2008年分析,该分析研究了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雷暴与哮喘的关系。
这是怎么引起的?
所有研究,包括《Thorax》上的研究,似乎都就同一机制达成了一致:在雷暴开始时,巨大的上升气流将含有花粉的空气颗粒向上输送到潮湿的云层。在那里,从干燥到超湿空气的突然变化导致风携带的花粉颗粒破裂,在空中产生大量微小的过敏原颗粒。然后,雷暴的下沉气流将这些颗粒带回我们呼吸的空气中。
当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花粉颗粒时,可能会引发哮喘发作。由于这些微小颗粒的巨大数量,这些发作可能危及生命。
其普遍性仍不完全清楚,因为大多数关于这种奇怪关联的研究都有限;每项研究或多或少都是案例研究——检查一次雷暴事件以及随后发生的哮喘相关事件的数量。2008年的《Thorax》研究收集了1993年至2004年间来自20家医院的超过1000万次急诊就诊数据。他们将这些数据与同期收集的天气信息进行了交叉比对。总的来说,他们能够查看564个雷暴日。研究人员观察到哮喘急诊就诊次数与雷暴发生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换句话说,哮喘急诊就诊次数与雷暴同时发生的次数不能仅仅用随机机会来解释。研究人员写道:“总体而言,雷暴后一天的哮喘就诊次数增加了3%。”
这些关联仅在雷暴与降雨有关时才成立,并且“在风速中等到高时最强”——这支持了雨水和风有助于将破裂的花粉颗粒带回我们呼吸的地面水平的假设。
我需要担心吗?
研究人员说,这种现象最令人担忧的部分是,这些微小的颗粒会滞留在人们的肺部,这可能导致即使是非哮喘患者也会出现呼吸问题。但对于患有哮喘相关疾病的人来说,危险要大得多。在一项2013年关于该病症的回顾性研究中,过敏症专家发现,在雷暴期间待在室内并关闭门窗的花粉过敏患者没有出现症状,而那些没有服用药物控制哮喘和过敏的人的哮喘发作要严重得多。因此,找到一种适合你的过敏和哮喘药物组合——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在雷暴期间待在室内——可以帮助你保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