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寨卡疫苗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成功

猴子研究显示疫苗有望帮助人类
一名健康的志愿者正在接受 NIAID 寨卡病毒研究性 DNA 疫苗,作为早期试验的一部分,以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这是该疫苗首次在人体上接种。

寨卡病毒已在南美洲肆虐,最近在佛罗里达州爆发了一小规模疫情,已确认该病毒病例来自当地蚊子。虽然不太可能演变成全面爆发,但该疾病仍在继续感染世界许多地区,研究人员和医生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疫苗来应对这种病毒。 今天发表 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称,在评估三种不同类型疫苗在恒河猴中的疗效的研究中,它们均取得了成功。尽管这些疫苗尚未在人体上进行试验,但研究人员写道,这是朝着为人类提供有效疫苗迈出的重要一步。

研究人员在去年 5 月巴西首次爆发疫情后不久便开始研究疫苗。疫苗的研发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而且一些病毒特别难以应对。然而,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似乎相对比较容易应对。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三种不同的疫苗:一种是操纵完整的、死去的寨卡病毒,称为 PIV 或纯化灭活病毒;另一种是提取寨卡病毒的关键 DNA 并将其放入质粒中;第三种是将寨卡病毒基因插入腺病毒中,腺病毒有助于引起受感染细胞的免疫反应。在所有三个试验中,他们首先用寨卡疫苗感染了 16 只恒河猴,然后接种了该病毒;作为对照,他们对 12 只未接种疫苗的猴子也进行了相同的操作。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三种方法都成功了,完全保护了动物免受病毒感染。重要的是,作者写道,这表明即使非常低水平的抗体(为响应疫苗而产生)也足以保护猴子免受寨卡病毒感染。与其他病毒相比,这表明寨卡病毒似乎相对容易接种疫苗。

虽然这项研究并未显示疫苗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影响,但它确实为哪种疫苗最有效提供了一些线索。尽管所有三种疫苗都有效,但当研究人员将恒河猴的反应与先前研究中对小鼠的反应进行比较时,他们发现 PIV 疫苗比基于 DNA 的疫苗更有效。

然而,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初步研究中缺失的是其他黄病毒感染对寨卡疫苗有效性的影响。特别是登革热,一种黄病毒,在目前寨卡疫情肆虐的地区也广泛传播。研究人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进行试验,研究这些合并感染的影响。

目前,这项研究的成功结果对于寨卡病毒肆虐地区的人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提供了证据,表明一种有效的疫苗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问世,不仅针对这次特定疫情,而且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疫情。就在上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始在 80 名健康成人中测试其寨卡疫苗;7 月底,Inovio 制药公司在 40 名健康个体中开始了其基于 DNA 的寨卡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如果这些试验被证明是成功的,可能会在寨卡疫情流行的地区开始更大规模的试验。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曾任《Popular Science》杂志的科学编辑。她对脑科学、微生物组和人体生理学特别感兴趣。除了《Popular Science》之外,她的作品还发表在《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以及《Scholastic’s Science World》和《Super Science》杂志等刊物上。她拥有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生物学学士学位,以及纽约大学科学、健康和环境报道项目的科学新闻学硕士学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