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应对巴西及全球寨卡病毒的爆发,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更好地了解这种病毒。如今,一个研究团队已经确定了这种病毒的确切结构。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理解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以及一旦传播后是如何导致疾病的。他们的研究成果于今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冷冻电子显微镜”的技术,该技术首先将病毒在极低的温度下冷冻,然后进行成像。生物样本(如病毒)需要放置在溶剂(如水/盐溶液)中以保持稳定。但在被电子束照射之前,它们需要完全干燥。这可以通过吸干并染色来完成,但可能会扭曲形状并损坏病毒;另一种方法是冷冻。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可以在不损坏病毒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其细胞和蛋白质结构。

研究发现,寨卡病毒与其家族中的登革热病毒等近亲非常相似,登革热病毒的结构已经被充分研究。但是,位于病毒表面的E糖蛋白(一种蛋白质)却与众不同。
这些蛋白质与病毒侵入被感染体内的细胞有关。它们可能可以解释寨卡病毒为何能够攻击神经细胞,以及为何会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小头畸形等发育问题(婴儿出生时头部异常小)。
了解病毒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助于开发一种可以阻止所有黄病毒的疫苗,但这仍然遥遥无期。“如果能创造一种治疗所有黄病毒的抗病毒药物那就太好了,但我们目前正处于了解寨卡病毒独特之处的阶段,”该论文的合著者、普渡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Richard Kuhn表示。
Kuhn表示,这些微观图像让我们开始了解寨卡病毒攻击身体时在分子层面上发生的现象。了解E糖蛋白的结构可以使研究人员开发出针对这些特定蛋白质并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药物。此外,寨卡病毒通常难以诊断。它通常使用特异性抗体进行诊断,但由于它与登革热非常相似,区分两者非常困难。了解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糖蛋白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够独特识别寨卡病毒的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