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于我们似乎对“过敏”一词的含义都有些模糊不清,所以出现“每个人似乎突然都有了过敏症”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这不是我们的错觉。过敏症确实正在上升,尽管没人确切知道上升了多少。
2017年的一项分析,以过敏性休克住院人数为衡量指标,发现美国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大致翻了一番。气候变化似乎也在加剧花粉过敏,而且全球范围内似乎各类过敏症都在增加,但同样,实际数字尚不清楚。
跟踪过敏症的发生情况很棘手。自我报告的数据出了名的不可靠,但我们也无法获取个体患鼻塞症的私密诊断数据。最接近的数据来源是NHANES(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它会询问代表性的美国人群的健康状况。但它每几年才进行一次,而且问题的增删变动使得很难进行趋势分析。
但它可以提供快照。2005-2006年的调查专门询问了各种类型的过敏症,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发表在《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杂志》上。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创建了下面的图表和地图,展示了各种过敏症的普遍程度。至少,这是2005-2006年的普遍程度——假设此后发病率有所增加,但总体趋势仍然成立。


过敏症在地理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主要适用于因地区而异的过敏原。例如,很少接触黑麦植物的人可能就不会出现黑麦过敏。

获取不同过敏症可能致死信息则更加困难。我们使用ICD编码(即国际疾病分类的标准化诊断和死亡原因识别系统,我们使用的是第10版)来跟踪全球死亡病例。有针对非特异性食物、花生、贝类、其他鱼类、水果和蔬菜、坚果和种子、食品添加剂、牛奶和乳制品、鸡蛋以及其他食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ICD-10编码(T78.00-T78.09)。此外,还有更多针对药物反应和毒液致死的编码。不幸的是,这些都不能作为主要的死亡原因,所以需要深入挖掘数据并查看次要编码。一个小组对1999年至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这样的分析,尽管他们没有按具体过敏症类型进行细分,但食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死亡是过敏性休克死亡中最不常见的类型。
药物反应的致死率最高,每百万人中有0.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食物反应为每百万人0.04例,而毒液致死为0.11例(“未具体说明”为第二大,为0.14例)。
话虽如此,这 all depends on how you define “deadliest”(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最致命”)。服用处方药的人数远多于患有潜在致命过敏症的人数,所以这很可能部分是由于这种不平衡造成的——如果每年有数百万人接触到他们可能过敏的新药物,那么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生不良反应。不到10%的人口对花生过敏,甚至更少的人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在该研究的历年数据中,有149人死于食物过敏,而370人死于毒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这可能来自蜂蜇,但也可能来自其他有毒生物。与此相比,1,408人死于药物反应,数量庞大。但当你将其与服用药物的人数与严重过敏症患者的人数进行比较时,过敏症的致死率会更高。
这可能也与Epi-Pens(肾上腺素笔)的普及有关。尽管它们仍然相当昂贵,但美国大多数对食物或昆虫叮咬有过敏性反应的人都会随身携带一支,而且它们是有效的工具,可以为你争取足够的时间去急诊室接受治疗。过敏症可能在上升,但它们可能变得不那么致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