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我们 150 周年,我们将回顾那些有助于定义科学进步、理解和创新的《Popular Science》故事(包括成功和失败),并增加一些现代背景。探索完整的《档案摘录》系列,并在此处查看我们所有的周年纪念报道。
阅读《流行科学》1962年5月刊的“曾飞过的最大的鸟”一文中令人心悸的死亡与毁灭的叙述,很难想象为什么如此多的乘客如此心甘情愿地乘坐充斥着氢气的飞艇。这篇文章既是致敬,也是悼词,这篇1962年的文章——由军事历史学家A. A. Hoehling和《流行科学》编辑Martin Mann撰写,并在兴登堡号灾难25周年之际发表——甚至以墓志铭开头:“天空中从未见过能与巨型飞艇相提并论的事物。它们像奢华的空中酒店——有舞厅、客舱、餐厅、淋浴——它们载着乘客迅速飞越海洋。然而,悲剧与它们一同飞翔,直到25年前这个月发生的最终灾难,宣告了它们的末日。”
在其鼎盛时期,巨大的飞艇是旅行的方式,仅需几天就能完成跨大西洋飞行,并以奢华的住宿接待乘客。人们对飞艇的各种用途有着丰富的想象,甚至作为浮动实验室。但兴登堡号灾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飞艇设施的毁灭结束了它们的统治。是这样吗?
对于一个痴迷于速度的世界来说,复兴飞艇似乎有些违背常理。但在兴登堡号化为灰烬85年后,这些飞行器可能将在更绿色的航空旅行未来中发挥作用。多家公司计划进入市场,利用不可燃的氦气,并采用无需系泊的起落架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燃油效率等设计进步。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等航空巨头已经制造了原型机,但似乎在等待Hybrid Air Vehicles(一家英国公司)和Sergey Brin的LTA Research等相对较新的公司来启动大型飞行器市场。除了比飞机和货船更环保之外,飞艇不需要跑道或港口,这使得它们可以自由地从偏远或受灾地区往返。还有奢华旅行的方面:最早从2024年开始,OceanSky Cruises计划提供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往返北极的航程,以及一次单独的非洲大陆上空飞行探险。
“曾飞过的最大的鸟”(A. A. Hoehling* 和 Martin Mann,1962年5月)
天空中从未见过能与巨型飞艇相提并论的事物。它们像奢华的空中酒店——有舞厅、客舱、餐厅、淋浴——它们载着乘客迅速飞越海洋。然而,悲剧与它们一同飞翔,直到25年前这个月发生的最终灾难,宣告了它们的末日。
它们长得令人难以置信——长达六分之一英里。它们的影子遮蔽了好几个街区。它们储存的燃气足以加热一个小镇几个月。
在它们舱室的洞穴里,它们载着几十名乘客和五颜六色的笨重货物,还有绰绰有余的空间:马戏团的动物、运动比赛的车辆,甚至还有飞机。旅客们在它们的宽敞甲板上散步,在吸烟室里舒展身体,甚至在淋浴间唱歌。
飞艇看起来像鲸鱼,操作起来像潜水艇。但天空才是它们的家。
它们是曾飞过的最大的鸟。在它们出现之前,世上没有与之相提并论的东西。在最后一只在熊熊烈火中公开死亡之后,也再没有与之相提并论的东西了。那件事就发生在25年前的这个月。然而,航空科学最勇敢的成就之一几乎已被遗忘。
1937年5月6日,星期四,这只巨大的灰色巨鸟在经过美国东海岸时低声轰鸣,准备开始其第二个常规跨大西洋航季。那天温暖而多风。它已经晚了10个小时。现在它不得不在泽西海滩上空盘旋,等待天气预报的放晴。这是有史以来飞行过的最大、最奢华的飞机。它的建造者将其命名为LZ-129——这是齐柏林公司的第129个飞艇(Luftschiff)——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希特勒欺骗而交出德国控制权的元帅的名字命名为兴登堡号。
在客舱里,不耐烦的乘客整理着他们的手提箱。
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的着陆场,记者、摄影师,甚至一支特别的无线电广播团队都在等待。地面操作由美国海军最重要的轻于空气的专家查尔斯·E·罗森达尔海军少校监督。
现在,在晚上7点刚过不久的暮色中,兴登堡号沉重地靠近了系泊桅杆。
在1937年,这是理想的旅行方式——最快、最舒适的跨大西洋航行。最快的远洋客轮需要近两倍的时间。商业航班还要两年后才会出现。
兴登堡号于5月3日星期一从法兰克福出发,伴随着惯常的媒体赞誉。乘客们登上了船,在进入时交出了他们的火柴和打火机:克莱曼太太要去马萨诸塞州探望女儿,杂技演员约瑟夫·斯帕(Joseph Spah)刚结束欧洲演出返回,女诗人玛格丽特·马瑟(Margaret Mather)飞回家乡新泽西州,还有33名乘客。船员由经验丰富的飞艇船长马克斯·普鲁斯(Max Pruss)领导。
当“起飞!”的命令响彻云霄时,没有人预感到历史性的悲剧。这是一次欢乐的冒险。如果你是贵宾乘客,你就有机会参观这艘不可思议的飞艇。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因为兴登堡号是一项工程杰作。
其巨大的尺寸令人咋舌。这艘飞艇是巨大的:中间直径185英尺,长度804英尺。从船尾到船头,它延伸了三个街区多。如果竖立起来,它将达到帝国大厦的第67层,并高耸于华盛顿纪念碑之上。
这个巨大的足球内部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你沿着龙骨走道(Kiellaufgang)——一条狭窄的铝制走道,位于龙骨梁上方——走向船头。没有扶手;除了几条引导绳,只有交错的支撑线网和船体的薄布料将你与下方600英尺的大西洋隔开。
从船头望去,你看到的是复杂的蓝色骨架——“它看起来像一座大教堂,”一位船长曾赞叹道。船体蒙皮的侧向支撑是50个铝环(并非真正的圆形,而是36边形),从中间最胖的部分到船头和船尾逐渐缩小。支撑这些环的是35根纵向的扁平梁,以及一个相互连接的钢丝网。仅固定这些环到梁上就用了550万个铆钉。
兴登堡号的船体中部比以前的飞艇更宽——“申尼科特号”曾从中折断,表明了船体中部的强度需求。但最坚固的框架支撑着船头,因为它连接着系泊桅杆,并且必须承受住地面上任何狂风的条件。
这艘巨型飞行器不像鸟或飞机那样飞行。它漂浮在空中。浮力来自16个独立的燃气囊——巨大的袋子,形状像巨大的裤子。从下面你只能看到松弛的“裤腿”。这些燃气囊向上推抵飞艇的“天花板”(一条绳索,防止燃气囊摩擦船体)。
你的导游会避而不谈,但那些燃气囊里装有700万立方英尺的氢气,这是已知最轻的气体——也是最易爆的气体。美国的飞艇使用氦气,虽然不如氢气那么有浮力,但完全不可燃。德国没有氦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黑云已经笼罩,美国人不愿意向未来的敌人提供稀有的战略物资。
兴登堡号的设计师们明白其中的危险。像烟囱一样的燃气井(Gasschachte)会将任何渗漏的氢气排到船体外部。你可以看到身穿无纽扣的石棉服和毡底鞋的索具工,以避免任何静电火花的可能性,他们正在检查这些井。他们还检查了燃气囊——他们通过船体轴向走道(Mittellaufgang)直接穿过它们,这条走道刺穿了燃气囊,并通过一些小帆布隧道。
走过军官宿舍,你来到了驾驶舱(Fiihrergondel),也就是控制舱。窗户四周环绕,宽敞而令人印象深刻,它类似于船的舰桥。
你立刻会注意到,操纵飞艇需要两个人。舵手面向前方,用他的大方向盘保持航向。升降舵手面向侧面,看着倾斜仪和高度计,以保持飞艇在设定的高度。升降舵手有一个不寻常而有价值的仪器:一个今日雷达高度计的粗糙前身。那是一个压缩空气汽笛。通过计时从下方地面反射回来的“哔哔”回声,他就能精确知道自己有多高。
对于飞艇来说,精确测量高度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的巡航高度比飞机标准低得离谱——通常高于地面的高度不到飞艇的长度。这是一种危险:风的意外变化可能会将尾部撞毁(“阿克伦号”似乎就是这样坠毁的)。然而,高 altitude 并不经济:为了再次下降,需要排出过多的气体。
穿过驾驶舱,你便来到了乘客区域。那里令人惊叹——它是头等舱远洋客轮住宿的令人惊叹的复制品,一直延伸到船的宽度,从船体底部向上延伸三分之一的深度。
有两层甲板。主甲板两侧有宽大的倾斜窗户,上面是休息室和餐厅(热面包卷,新鲜出炉于厨房,是特色菜)。
A甲板的门厅外有一条狭窄的走廊,通往25个乘客舱(Fahrgastriiume)。每个客舱都有两张床,一个凳子,一个折叠架,一个可折叠的塑料洗脸盆,一面镜子和一盏电灯。
你甚至可以在这艘飞艇上抽烟。酒吧由双门隔开,当你按铃时,服务员会解锁。这里的气压比船上其他地方略高,以防止任何游离的氢气泄漏进去。吸烟者使用电打火机(船上任何地方都禁止使用火柴)。
如果你想洗澡(想象一下在喷气式客机上!),你可以下到B甲板上的浴室(Badzimmer)。它只提供少量水,直到自动关闭装置明确告诉你“时间到了”。水太重,不能大量携带——他们通过收集兴登堡号四英亩后部流下的雨水和露水来补充储罐。
到处都是巧妙的设计,以节约重量。每增加一磅,就需要增加13立方英尺的氢气。你一只手指就能举起任何一把椅子。你需要两只手才能抬起钢琴,它是由铝制成的。隔断——甚至客舱墙壁——都是帆布做的;感觉就像住在多个房间的帐篷里。
乘客区之外延伸着巨型飞艇的三分之二。你经过三个船员舱,一个主要货舱和14个较小的货舱,两个用于船上装备的储物柜,15个水压载水箱,42个储存64吨柴油燃料的油箱。
四台发动机——1,100马力的梅赛德斯-奔驰柴油发动机,驱动着20英尺的四叶木质螺旋桨——每台都与其操作员一起安装在发动机吊舱(Motorgondel)中,这是一个悬挂在船体外部的小车。你通过一条狭窄的梯子爬进去,这条梯子从较低的走道向下延伸。里面,引擎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与控制舱的电话连接无效,指令必须通过像蒸汽船那样的发动机电报发送。
兴登堡号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84节,巡航速度为77节——与当时的商用飞机相比,速度并不算慢。它还拥有飞机所没有的东西——一个备用发动机存放在货舱里。
在巨大尾翼内部最前端有一个可伸缩的尾轮,类似于控制舱下方的尾轮。在莱克赫斯特,尾轮会停在一个在圆形轨道上滚动的平板车上,使飞艇在系泊到系泊桅杆时能够随着风向转动。兴登堡号巨大、复杂而美丽,是齐柏林建造者艺术的最高杰作。它也很安全。它的设计师Ludwig Duerr博士曾吹嘘说,它像人们所能制造的任何交通工具一样防火。
如果有人知道如何制造和驾驶飞艇,那一定是来自腓特烈港的条顿人。费迪南德·冯·齐柏林伯爵在1900年建造了第一艘实用飞艇(这些东西一开始就很大,LZ-1长达420英尺)。十年后,他已经载客运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商业航空运输公司。到德意志航空运输股份公司(Deutsche Luftschiffahrt A.G.)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运时,它已经创造了令人尊敬的记录:34,228名乘客,144,000英里,无死亡,无受伤。
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行了72架飞艇,并发动了311次轰炸。仅在英国,爆炸造成的伤亡就达1,882人,还不包括被英国防空炮火击落的炮弹造成的相当数量的伤亡。这些战争飞艇中最大的——700英尺长的L-72——曾准备跨越大西洋袭击纽约,但和平的到来恰好及时。
胜利的盟国对这一记录印象深刻,接管了飞艇部门的飞艇,并急于建造自己的飞艇。接下来的十几年灾难频发。
1921年,由英国皇家飞艇工程公司为美国海军建造的ZR-2号断裂并燃烧,造成62人死亡。
1923年,Dixmude号(旧L-72,被法国没收并更名)在飞往非洲的途中失踪。唯一找到的踪迹是其船长——杜·普莱西·德·格雷纳丹少校(Commander du Plessis de Grenedan)的尸体,被渔民从地中海打捞上来。
1925年,美国制造的德国L-49号复制品“申尼科特号”(Shenandoah)在俄亥俄州上空的一场风暴中解体,造成14人死亡。
1930年,英国的骄傲R-101号在法国博韦附近的一座山坡上爆炸,造成47人死亡(包括空中事务国务大臣、民航局局长以及帝国大部分飞艇专家)。
1933年,能够像空中航母一样发射飞机的美国海军“阿克伦号”(Akron)在新泽西州巴内盖特海岸附近坠入大西洋,造成73人死亡。
1935年,“阿克伦号”的姐妹舰“梅肯号”(Macon)船首断裂,坠入太平洋,造成两人死亡。
除了德国人,其他人都放弃了。回到腓特烈港,一切都很顺利。
1928年秋天,Graf(伯爵)Zeppelin号——LZ-127,长774英尺,重66吨,能够搭载20名乘客和13吨货物——开始了商业运营。她沿着南部航线前往美国,平均速度不到60英里/小时:从腓特烈港到莱克赫斯特,航程6,000英里,用时4天16小时。
《纽约时报》用了近10个版面报道了这一事件。
次年,Graf号环游世界。1980年,开通了南美航线。到1936年,她在575次无事故飞行中运送了13,000名乘客。
然而,机组人员变得异常粗心。他们走私违禁品。他们甚至在走道上偷抽香烟,躲在鼓鼓囊囊的易燃氢气包后面。
一次从南美来的航行中,机组人员在船体里藏了猴子。猴子逃了出来,一边尖叫咆哮,一边在梁架间穿梭,直到飞艇降落。另一次,藏在框架高处的熱带水果滴下的粘稠汁液,溅到了所有路过的人身上。相机和收音机,因为可能含有引起火花的电池而构成特殊危险,都被方便地藏在松弛的燃气囊的褶皱里。
尽管如此,Graf号的生命依然奇迹般地顺利(她和美国海军的“洛杉矶号”,也是德国制造的,最终都被拆毁了)。25年前,当兴登堡号准备在那个雷雨交加的下午靠岸时,Graf号正驶离南美,飞往西印度群岛,准备回家。
在莱克赫斯特,Raymond F. Tyler中尉和“Bull” Tobin总管——两位都是轻于空气飞行的专业人士——指挥着地勤人员。他们展开了75英尺高的三脚系泊桅杆,并部署了牵引绳人员。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船长普鲁斯需要“配平”他的兴登堡号:通过给不同区域的燃气充放或添加气体,使其接近水平并达到气动平衡,这取决于飞艇需要更重还是更轻。但即使在完美配平之后,也需要200多名强壮的男子才能将这艘笨重的巨兽从空中拉下来。卡姆·迪克斯(Camp Dix)的士兵被征调来帮助138名平民和92名海军线务员。一丝微风就能,而且常常会——让飞艇像袋鼠一样在空中跳跃数百英尺。有时,绳索操作员在松手之前就被抬起,然后摔死。
兴登堡号以73节的速度掠过南围栏,高度590英尺。
“真是壮观的景象!”芝加哥广播评论员Herb Morrison激动地说道,他当时正在现场进行目击录音。“阳光照在观景台的窗户上,像黑天鹅绒上闪耀的宝石……”
船长普鲁斯穿过场地,调整姿态,通过给前部燃气囊放气、从船头排出压载水、移动船员来精确平衡。
晚上7点21分,第一根牵引绳落到了地上。
在乘客舱里,摄影师Otto Clemens从窗户探出身子,用他的Leica相机记录下面的景象。直到几天后胶片洗出来,他才得知,他的底片上显示着地面雨水积水中的火焰反射。
一位旁观者Cage Mace后来回忆道,“一阵火花从气囊顶部向后射出,紧接着是一股黄色的火焰……”
在上面,乘客们一个叠着一个地摔下来,一片尖叫哭喊的人群。
杂技演员约瑟夫·斯帕(Joseph Spah)砸碎了一扇窗户,爬了出去,只用一只手悬挂在外面。当飞艇开始坠落时,他摔了下来——摔得很重,都弹了一下。
马瑟小姐被地面人员从正在坍塌、燃烧的舱室里拉了出来。
克莱曼夫人只是走下了舷梯。
半分钟内,35人死亡或受重伤。
即使在今天,25年后,当你听到播音员莫里森哽咽的录音时,你的脊背仍然会发冷:“……请听好,查理,请听好。查理……它在燃烧。哦,这该死的人性,还有所有乘客!”
那个温暖的五月夜晚,不止是人性消逝了。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巨大的飞艇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官方调查得出了“最不可能”的结论:静电点燃了泄漏的氢气。这个说法当时并不令人信服,现在更不令人信服了。新的证据表明是某个与共产主义反纳粹地下组织有联系的机组成员进行了破坏(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在A. A. Hoehling所著的《兴登堡号是谁摧毁的?》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由Little, Brown & Co.,波士顿出版)。
但还有一艘飞艇飞过:LZ-130。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侦察英国雷达,但在二战后因其铝材而被耻辱地报废。
如果你现在访问腓特烈港,你可以看到飞艇制造厂(Luftschifibau)被炸弹袭击夷为平地的废墟。杂草在瓦砾上摇曳——那是飞艇自己墓地的锯齿状墓碑。
直到1960年去世,马克斯·普鲁斯(Max Pruss)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家新的飞艇公司。他差点就获得了建造一艘比兴登堡号更大的、载客150人的飞艇的批准。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弗朗西斯·莫斯(Francis Morse)教授已经为一艘原子能驱动的飞艇绘制了蓝图——但得到任何可能建造它的人的支持并不多。
运输的实际情况解释了原因。喷气式客机可以在六个小时内飞越大西洋,而不是60个小时。它每趟可以运载的乘客数量是兴登堡号的三倍。建造它的成本只是一小部分。
曾飞过的最大的鸟已经消失了——就像恐龙和翼龙一样灭绝,并且不太可能回归。

*《兴登堡号是谁摧毁的?》和《Martin Mann》的作者
部分文本经过编辑,以符合当代标准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