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信息在社交媒体上泛滥,并且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原因。耶鲁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基本上,有些人养成了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内容的习惯——无论内容是否真实。尽管“个人批判性推理缺陷和党派偏见”常被认为是人们分享虚假新闻的原因,但作者在论文中写道,“社交平台内置的在线分享结构更为重要。”
先前的研究发现,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分享之前根本不考虑内容是否真实。其他研究表明,有些人倾向于分享支持其身份认同并符合现有信念的新闻标题,而不管标题是否真实——尤其是保守派。
虽然耶鲁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接受这些是导致在线错误信息传播的因素,但他们推测这可能并非导致人们分享虚假新闻的唯一机制。无论是认为人们因为缺乏批判性思维而分享错误信息,还是认为这是党派偏见的结果,都假设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动力或能力去考虑所分享新闻标题的准确性,他们会少分享虚假新闻。然而,耶鲁-南加州大学团队的研究表明,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相反,该团队认为“错误信息分享似乎是更广泛的在线信息频繁分享模式的一部分”。为了支持这一点,他们发现在他们对2,476名参与者的研究中,分享虚假新闻数量最多的人,也分享了更多真实新闻。该论文基于四项相关但独立进行的研究,所有研究旨在揭示习惯性分享对错误信息传播的影响。
在第一项研究中,200名在线参与者被展示了八个真实标题和八个虚假标题的故事,并被问及是否会在Facebook上分享它们。研究人员还通过参与者过去分享内容的频率数据以及衡量他们是否会不经思考就分享内容的自我报告指数,来衡量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习惯性分享强度。
正如研究人员预期的那样,分享习惯更强的参与者比分享习惯较弱的参与者分享了更多的故事,并且在判断内容真伪方面不那么挑剔。分享习惯最强的参与者分享了43%的真实标题和38%的虚假标题,而分享习惯最弱的参与者仅分享了15%的真实标题和6%的虚假标题。在这项研究中,最活跃的15%的习惯性分享者贡献了37%的虚假标题。
第二项研究共有839名参与者,旨在观察参与者在被要求考虑故事的准确性后,是否会停止习惯性分享。
虽然要求参与者在分享前评估标题的准确性确实减少了虚假标题的分享量,但对最习惯性分享的参与者来说效果最差。当参与者在被问及是否会分享故事样本之前,必须评估标题的准确性时,他们分享了42%的真实标题,但仍分享了22%的虚假标题。然而,当参与者只被问及是否会分享故事时,最习惯性分享的参与者分享了42%的真实标题和30%的虚假标题。
[相关:这些心理学家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教人们识别错误信息]
第三项研究旨在评估习惯性分享能力强的人是否对党派偏见不那么敏感,以及是否会分享与他们政治观点不符的信息。研究结构与前一项研究相似,约有836名参与者被要求评估新闻标题是否符合自由派和保守派政治观点,以及他们是否会分享这些标题。
同样,最习惯性分享者在分享内容时也显得不那么挑剔。那些事先未被要求评估标题政治性的参与者,分享了47%符合其 stated 政治立场的文章,以及20%不符合的文章。即使在被要求先评估政治偏见后,习惯性分享者仍然分享了43%符合其政治观点和13%不符合的文章。在这两种情况下,最不习惯性分享者仅分享了约22%符合其观点的新闻标题和3%不符合的文章。
最后,在第四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改变社交媒体的奖励结构是否能改变错误信息的分享频率。他们推测,如果人们从点赞和评论中获得奖励反应,就会鼓励形成习惯性分享——并且奖励结构是可以改变的。
为了检验这一点,他们将601名参与者分为三组:对照组、错误信息培训组和准确性培训组。在每个组中,参与者都看到了80个测试标题,并被问及是否会分享它们,然后看到了与前几项研究类似的八个真实和八个虚假测试标题。在对照组中,无论他们分享真实还是虚假标题,都没有发生任何事情;而在错误信息组中,当他们分享虚假标题或不分享真实标题时,会被告知获得了“+5分”;而在准确性组中,当他们分享真实标题或不分享虚假标题时,会被告知获得了“+5分”。
正如预测的那样,与对照组相比,准确性培训和错误信息培训都有效地改变了参与者的分享行为。准确性组的参与者分享了72%的真实标题和26%的虚假标题,而错误信息组的参与者分享了48%的真实标题和43%的虚假标题。(对照组参与者分享了45%的真实标题和19%的虚假标题。)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他们的所有研究都表明,习惯性分享是错误信息传播的主要因素。在所有研究中,最活跃的15%的习惯性分享者贡献了30%至40%的错误信息分享量。他们认为,这是社交媒体平台建立的更广泛的反应模式的一部分——但内部工程师可以对其进行重塑,以促进准确信息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