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新型无人机可能有助于警方阻止高速追逐

Skydio 希望其“智能飞行器”成为执法部门的“基本基础设施”。监管的缺失使其畅通无阻。
Skydio X10 drone flying at night
Skydio 最新款无人机专为充当遥控第一响应者而设计。 Skydio

一家总部位于加州的初创公司 Skydio 开发的一款新型高科技监控 无人机 将配备红外传感器,能够读取 800 英尺外车牌的摄像头,并且最高时速可达 45 英里/小时。Skydio 希望“智能飞行器”——例如其新款 X10 无人机——能够成为支持执法部门、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的“基本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样的基础设施 已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与此同时,批评者正在重新提出他们对一个他们认为仍然是危险的、不受监管的行业的隐私和公民自由担忧。

Skydio 于 9 月 20 日首次发布了其新款 X10Wired 在周二发布的一篇新评测中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根据公司首席执行官 Adam Bry 上周在发布会上的发言,该公司的最新型号是“让无人机在公共安全领域无处不在”努力的一部分。据报道,在 X10 发布之前,Skydio 在过去十年里已向超过 1,500 个客户销售了超过 40,000 架其他“智能飞行器”,包括 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英国国防部。然而,Skydio 的高管们公开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无人机即第一响应者”(DFR)——来进一步扩大无人机的应用。

[ 相关:陆军放弃现成无人机,转而采用新型定制四旋翼飞机。]

在这种情况下,像 X10 这样的无人机可以在不到 40 秒的时间内由现场巡逻警官从背包或汽车后备箱中部署。从那里开始,无人机可以通过 板载 5G 连接,由远程设施和指挥中心的运营商进行远程操控。Skydio 认为,像 X10 这样的无人机配备了足够的前沿工具,甚至有可能协助制止高速汽车追逐。

然而,为了实现这种支持,无人机运营商越来越需要获得 FAA 的批准,以进行所谓的 超视距(BVLOS)飞行。这种批准允许无人机飞行员从集中位置控制机队,而无需留在现场。目前,BVLOS 批准是零售公司(如 沃尔玛亚马逊)以及快递巨头(如 UPS)的主要目标,因为它们需要此类认证才能在物流上必要的距离内向客户进行交付。据 Skydio 称,该公司已支持客户获得“超过 20 项”BVLOS 飞行豁免,尽管其 X10 的公告没有提供具体细节。 

Man in combat gear holding X10 drone at night
致谢:Skydio

无人机的应用在商业和执法领域以及无数其他行业持续增长。正如 ACLU 所解释的,无人机在科学研究、测绘和搜救任务中的应用不可否认,“但如果部署不当,无人机可能能够监听私人对话,从而对我们的隐私权造成前所未有的侵犯。”

与此同时,民权倡导者 继续警告说,在公众在政治集会、抗议活动,甚至只是 大型集会 和音乐节等活动中使用无人机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这样的监督。

“任何无人机的采用,无论其部署时间或可见性条件如何,都应包括强有力的政策,考虑社区隐私权,记录部署原因和捕获信息的可审核纸质记录,以及透明地公开无人机部署的其他设备,”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调查研究员 Beryl Lipton 告诉 PopSci

“为无人机增加夜视能力可以实现多种 24 小时警务监控,”Lipton 补充说。

尽管 Skydio 声明了其目标,但批评者继续反对此类技术有利于公众的说法,并认为它侵犯了隐私权,同时 不成比例地针对边缘化社区。例如,纽约公民自由联盟(New York Civil Liberties Union)引用了在 2020 年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谋杀后,警察在 15 个城市的抗议活动中部署了警用无人机。

[ 相关:特斯拉 Cybertruck 警车可能的样子 ]

Skydio 过去曾表示不支持武器化无人机,尽管据 Wired 报道,该公司与 Axon 保持着积极的合作关系,Axon 是警用技术(如泰瑟枪)的制造商。目前,Skydio 仅将其无人机机队与 Axon 软件集成,该软件销售给执法部门用于证据管理和事件响应。

去年,在尤瓦尔迪(Uvalde)学校枪击惨案后不久,Axon 宣布计划开发一款 配备泰瑟枪的无人机。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反对,导致 Axon 在不到一周内 撤回了计划——但在那之前,该公司的大部分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成员已辞职以示抗议。

更新 2023 年 9 月 26 日下午 1:25:本文已更新,以包含电子前沿基金会的回应。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Andrew Paul Avatar

Andrew Paul

特约撰稿人

Andrew Paul 是 Popular Science 的特约撰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