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日本开业了世界上第一家全机器人运营的酒店,并将其命名为Henn na(意为“奇怪”)酒店。然而,这家机器人动物园的运营时间很短,在管理层决定在2019年改变策略之前,他们将一半员工换成了人类。
据《经济学人》报道,“行李搬运机器人无法爬楼梯或外出。一个问答机器人只能处理基本查询——并且曾因为一位客人的打鼾声而反复将其叫醒,告知它无法理解其言语。机器人并没有节省劳力,反而迫使酒店增加了员工数量,以便协助和维修这些步履维艰的机器人。”
与此同时,许多酒店开始尝试自动化服务中的部分环节,例如入住和退房、寄存行李、送餐、制作早餐、吸地,以及提供数字门禁卡。希尔顿和IBM合作创建了机器人礼宾服务,Aloft推出了机器人管家,Crown Plaza雇佣了送餐机器人,而纽约市的Yotel甚至自动化了酒店房间家具,以更有效地利用空间。
降低成本是酒店希望雇佣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新冠疫情期间,无接触服务很可能成为了另一个原因,这重新点燃了人们对该领域机器人的兴趣。与大多数酒店业一样,酒店也经历了劳动力短缺,并不得不采纳新的健康指南。《今日美国》指出,尤其是在清洁和消毒空间方面,对机器人的投资正在增长。
但在机器人前来拯救局面之前,人们希望工程师们已经从日本“奇怪”酒店的混乱中吸取了教训。《经济学人》报道称,那里的一个重要教训是,管理层需要“区分机器人执行的服务和人类执行的服务”。但即便多年过去,酒店机器人集成方面的问题似乎仍在不断出现。
[相关:机器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餐厅服务]
本月早些时候,Kate Kaye 在《Protocol》杂志上撰文讲述了她在新奥尔良一家全自动化Sextant酒店的入住体验。在那里,客人无需与任何人面对面交流,就能完成从礼宾服务、噪音监控到酒店酒吧和现场药房的一切事务。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酒店不得不在客房服务、门禁代码失灵时的故障排除,以及售卖酒品时的身份核查等方面,安排人员待命。
另一个问题是,在处理所有隐私问题方面,机器人系统和人工智能平台还远未完善,例如它们将如何存储用户数据以及如何防范黑客攻击。对于配备内置摄像头系统或语音交互功能的机器来说,这是一个尤其紧迫的问题。
总体而言,据研究人员在2019年发表于《国际酒店管理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当机器人能够正常工作时,客人和员工似乎都不会介意。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采用机器人的酒店最终会选择停止使用它们,根据2022年发表于《国际酒店管理杂志》的一篇论文。与餐饮业中的机器人类似,就目前可用的技术水平而言,能够执行重复性、可预测任务的简单机器人,例如送餐、搬运行李或吸尘,在酒店工作环境中表现得更好。而需要处理更多客户服务互动或复杂任务的机器人,则结果参差不齐。
研究人员在2022年的论文中得出结论:“如果机器人设计者和制造商简化与机器人相关的工作流程,并开发解决方案以使机器人更有效地工作,那么机器人将更适合酒店运营。”“制造商还必须提供全面的维护解决方案和后台支持,以增强运营商对服务机器人的信心,例如为员工提供24小时即时在线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