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机器人正搭乘地铁进行7-Eleven的配送

这些体型笨重的机器人依靠人工智能驱动的物流算法来规划最优路线。
a robot rolling through subway
这些约三英尺高的机器人配有LED屏幕,可以显示简单的动画面部表情。图片:万科

在中国深圳,地铁通勤者可能很快就需要为一群笨重、携带零食的送货机器人腾出空间了。

本周早些时候,三十多台自动四轮送货机器人登上并离开了正在运行的地铁列车,并最终将包裹送到了几家7-Eleven便利店。尽管这次演示只是初步测试,并且在非高峰时段进行,但制造这些搭乘地铁的机器人公司认为,它们很快就能帮助为约100家7-Eleven门店补货。这项举措是中国及其他国家为使送货机器人在公共场所的出现常态化而进行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据《南华早报》首次报道,这次测试运行有41台机器人参与,这些机器人由中国大型企业万科的一家子公司开发,万科部分由深圳地铁公司持有。该公司分享的一段视频演示显示,这些约三英尺高、体型粗壮的机器人排队等候在地铁站。它们等待人类乘客离开地铁车厢后才登上车。到达目的地后,机器人会离开车厢,自行驶向一台需要远程激活的电梯。

离开电梯后,每台机器人都会驶向一家店面,在那里,一名人工工作人员会解锁它方方正正的身体,取出里面储存的货物。在此次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卸下一箱看起来像是茶的商品。每台机器人还有一个LED屏幕“脸”,会亮起卡通化的眼睛和微笑。

万科声称,其机器人通过结合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规划来实现这一切。这些机器配备了全景激光雷达——类似于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的技术——来“感知”周围的世界。万科将其比作“骨骼和运动神经”的特殊底盘系统,使机器人在上下地铁车厢或电梯时能够进行微小的自主调整。整个配送过程由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调度系统管理,该系统负责调度并确定最优配送路线。这个规划系统会考虑配送要求、货物类型和地铁容量等多种变量,以制定最高效的路线。

万科声称,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简化和加速地铁系统内商店的物流,而这些商店通常依赖于地面上的司机,这些司机可能会因停车位有限和交通拥堵而延误。深圳地铁系统规模庞大。它拥有300多个车站遍布整个特大城市,其中许多车站都有自己的商店和便利店。

“过去,商店的货物只能通过地面交通运输到地铁站,”一位参与试运行的便利店经理在一份翻译声明中据称表示。“地面不仅难以停车,而且将货物从地面运送到商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地铁早高峰,导致配送时间和人工成本很高。

《大众科学》向7-Eleven发送的置评请求未立即得到回复。

机器人与人类共享的空间越来越多

搭乘地铁的机器人是深圳一项名为“机器人具身智能行动计划”的城市倡议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到2027年加速机器人技术在多个行业的应用。更广泛地说,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使机器人在公共场所的出现常态化。今年4月,约有20台双足机器人与人类一同参加了被称为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比赛。(只有四台机器完成了比赛——大多数都摔倒、跑偏或冒着烟坏掉了。)最近,中国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直播了据称是世界首场人形机器人之间的拳击比赛

在美国,将机器人引入公共区域的类似努力常常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去年,纽约警察局正式退役了一款在地铁站巡逻的蛋形移动安保机器人,此前该机器人因通勤者和隐私倡导者的强烈反对而备受关注。像Starship这样的较小型食品配送机器人已经在约39所大学为饥饿的学生提供外卖,尽管它们的推广过程也因一些机器人迷路、掉进沟里以及难以过马路而受到困扰。据报道,亚马逊甚至还在开发人工智能训练的机器人,希望有一天它们能跳出货车送货

但是,如果连搭便车机器人hitchBOT——这台在费城被破坏者斩首的机器人——的早夭都能说明问题,那么人们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学会如何在公共空间与人形机器共存。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Mack DeGeurin Avatar

Mack DeGeurin

撰稿人

Mack DeGeurin 是一名科技记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科技与政治的交汇点。他的作品曾刊登于 Gizmodo、Insider、New York Magazine 和 Vi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