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为何调查了 73 个博物馆的 11 亿多件物品

有没有办法追踪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所有物品?
一窥史密森尼学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库房。Chip Clark / 史密森尼学会

自然历史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通往遥远世界和远古时代的惊人门户。它们包含化石、矿物、保存的标本等等,其中一些藏品具有宫殿般的宏伟。虽然每家博物馆都有某种系统来跟踪进出物品,但这些系统之间并不互联。更详细地记录全球各地的人们拥有什么,不仅对保护很重要,而且对记录地球生命如何变化以及预测其未来将如何继续变化也很重要。

例如,有案例研究表明,分析这些博物馆的馆藏对于研究大流行病防备入侵物种、殖民遗产等方面非常有用。

但这种缺乏联系的状况可能已成为过去。上周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十二家大型博物馆如何合作,绘制了 28 个国家/地区 73 家全球最大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全部馆藏图,以确定建立全球库存调查所需 的数字基础设施。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的共享门户涵盖自然历史收藏品中生命、地球和人类学标本的广度,也没有一种方法让研究人员能够将这些数据与其他信息来源联系起来。”“我们设想了一个全球收藏的协调战略,该战略将基于战略性收集、加强数字化、新技术以及加强博物馆的网络和协调。”

[相关:为什么海洋研究人员想建立一个全球海底声音图书馆]

尽管同位素鉴定、成像、基因组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最新技术进步使访问藏品相关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但为了建立某种共享门户,团队发现他们首先需要解决一些后勤方面的难题。

展览“数字化!”独家展示了博物馆的藏品如何被成像和数字化。Thomas Rosenthal / 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

他们写道:“直到现在,要清点或比较大型博物馆的全部内容都很难,因为它们的藏品并未完全数字化,而且描述子藏品使用的术语也不一致。”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大多数博物馆独立运作,没有提供外部开放访问所需的数据结构。

他们补充说:“我们调查的大部分藏品信息都是数字上不可访问的:只有 16% 的物品有数字可发现的记录,而只有 0.2% 的生物藏品有可访问的基因组记录。”

扫描昆虫标本上的条形码可链接到数字副本。Nico Garstman / Naturalis 生物多样性中心

因此,为了这次调查的目的,他们为物品的类型以及它们可以归类的藏品或地理来源区域制定了一个共同的词汇表。他们使用这种方法对所有 73 家博物馆进行了测试,总共检查了 1,147,934,687 件标本。您可以在团队创建的在线仪表板中查看详细信息。

[相关:开放数据是科学的福音——但它也有自己的弊端]

调查发现,尽管存在从生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人类学等研究领域跨越的丰富多样的物品,但在热带和极地地区、海洋系统以及未被发现的节肢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博物馆藏品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他们指出,“这些差距可以为未来协调一致的收集工作提供路线图。”

这并不是说博物馆在数据方面完全处于黑暗之中。事实上,调查组织者提请人们注意一些已建立的、用于整合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的现有网络,包括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基金会地球生物基因组项目国际生命条形码,仅举几例。

此外,他们称赞了像澳大利亚生活图集综合数字化生物收藏这样的项目,它们提出了“支持馆藏数字化、数据整合和动员的创新解决方案”。拥有更多易于获取的数据集,使其他人更容易使用它们来寻找模式,或构建对整个科学界有用的工具和模型。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Charlotte Hu Avatar

Charlotte Hu

助理科技编辑

Charlotte 是《趣味科学》的助理科技编辑。她对了解我们与技术的关系如何变化以及我们如何在网上生活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