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拥抱人工智能之后,微软又将目光投向了OpenAI首席执行官承诺的另一个“登月”目标——核聚变。据CNET报道,微软宣布已与一家名为Helion Energy的初创公司达成电力购买协议,该协议计划于2028年生效。然而,与人工智能非常即时的现实不同,专家们怀疑该项目极短的时间框架和技术限制使得这个时间表不现实,并且可能很容易导致灾难。
核聚变被许多人视为终极的清洁、几乎无限的能源生产方式。与传统核电站分裂原子的裂变反应相比,聚变发生在原子在极高的温度下被强行结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质量较小的原子,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研究人员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聚变进展,但可持续、经济实惠的反应堆尚未设计出来。此外,许多专家估计,在没有“几十年的研究”的情况下,可能永远无法实现这一里程碑。
Helion成立于2013年,并于2021年获得了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的3.75亿美元投资,此前不久它成为第一家建造能够达到1亿摄氏度(1.8亿华氏度)的反应堆部件的私营公司。然而,聚变的最佳温度大约是这个温度的两倍。与此同时,Altman的OpenAI本身在今年早些时候与微软达成了大规模合作,并在此后将其备受瞩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编程集成到其产品中,尽管并非没有争议。
[相关:物理学家希望像恒星一样产生能量。这两种方法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Helion的目标是在2028年上线其第一个聚变发电机。该发电机理论上在一年多的试运行期后可提供至少50兆瓦的电力——足以满足华盛顿州一个尚未确定的设施附近约4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从那时起,微软计划根据其零碳能源购买计划,为Helion的发电付费,以在十年底前抵消其全部能源消耗。正如CNBC指出的那样,由于这是一项电力购买协议,Helion可能因未能实现其激进目标而面临经济处罚。
2015年,Helion首席执行官David Kirtley估计,他们的公司将在三年内实现核聚变的“科学净能量增益”。在核聚变研究中,能量增益指的是能够有效地释放比产生它所需的能量更多的能量。当被MIT Technology Review问及Helion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时,一位代表以竞争为由拒绝置评,但表示其“最初的时间表预测”假设公司能够比最终实现更快地筹集资金。
Helion首席执行官David Kirtley周三发布的声明中也承认,“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对交付世界上第一个聚变发电厂的能力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