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相对无聊的社交网络——一个虚拟的职场社交酒会,充满了佩戴着挂绳的人们——但最近它因进行的一些研究及其有趣的发现而受到关注。
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领英的一组研究人员最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关于社会联系和职业流动性的研究结果。
从2015年到2019年,领英通过随机调整其“你可能认识的人”功能的算法,向2000万用户推荐不同数量的弱连接和强连接作为新联系人。领英测量了用户之间的互相关系和互动,以区分“强关系”(亲密朋友)和“弱关系”(偶尔的熟人)。
在一系列后续与专家分析的微型实验中,他们发现人们更有可能通过“弱联系”找到工作,尤其是在数字行业。这一发现与一项1973年提出的有影响力的社会学理论一致,该理论认为,普通接触比亲密的朋友更有可能成为新信息和机会的重要来源。
领英,这家由微软拥有的平台,曾打算利用这些见解为所有用户打造一个更好的算法。在其隐私政策中,该公司确实指出用户的个人数据可用于研究目的。但专家们最近向《纽约时报》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即这些幕后调整可能对用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这些发现表明,一些用户在获得工作机会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机会,或者在获得工作机会方面存在有意义的差异,”马奎特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数据、伦理与社会中心主任Michael Zimmer告诉《纽约时报》。“当我们考虑进行此类大数据研究的伦理问题时,这些是需要深思的长远后果。”
透明度并非这些公司面临的唯一问题。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诈骗者利用虚假身份和互相关系来获得受害者信任,领英也一直在处理层出不穷的连接欺诈事件。
科技公司在小范围用户群体中进行各种功能的试点测试并不罕见。然而,大型科技公司进行的大规模、未公开的社会实验历来都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例如,2014年一项分析用户情绪如何被操纵的Facebook研究,因操纵News Feed内容而引发了强烈反弹。2014年,OKCupid也承认为了观察对用户行为的影响而篡改了兼容性分数。
另一方面,Spotify正在进行更被动、观察性研究,而YouTube和Twitter则一直在积极测试诸如虚假信息识别教育和众包内容标记等功能,以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平台体验。
现代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希望利用互联网及其各种应用来研究友谊、社交网络、网络文化及其对行为的影响。但是,心理学作为一个领域,长期以来一直在与实验中的伦理问题和欺骗参与者的概念作斗争。许多20世纪的经典研究,幸好,今天已不可能进行(想想那些双胞胎实验和斯坦福监狱实验)。理解研究人员、科技平台和不知情的用户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这项持续挑战的21世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