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会对笨拙的机器人产生同情

感同身受的尴尬与同理心有关。
grimace face awkward smiley
Bernard Hermant / Unsplash

当有人做了令人尴尬的事情时,出于人类本性,我们会替他们感到尴尬。如果朋友在地板上滑倒了,我们也会替他们感到不自在。科学研究表明,这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它决定了人们如何合作、建立联系以及如何对待彼此。然而,当这种情况下的“第二人”变成机器人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经历感同身受的尴尬会 激活 人类大脑中与疼痛和情绪识别相关的区域。同样,社交焦虑与 高度同理心有关,但也伴随着理解他人情绪能力的降低,即认知同理心。当然,一个人与他人关系越亲近 、投入越多,他们就会越敏锐地感受到这种旁观者的不适。

有趣的是,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当人类看到机器人犯下社交失误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同身受的尴尬。上周,一份详细的报告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为了检验这一现象,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沉浸在一个人与机器人化身都存在的虚拟环境中。然后,他们让这些代表人类和机器人的化身经历尴尬情境,例如在人群中跌倒、撞到滑动门,或在公共场合笨拙地跳舞。

随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受试者的皮肤电导率,即汗腺的电活动。这与压力或其他高情绪状态等唤醒信号相关。参与者还填写了一份关于他们对每种虚拟社交情境的情感反应的问卷。

[相关:我们足够信任机器人来让它们负责吗?]

数据显示,当人类和机器人化身处于社交尴尬情境时,人类都会替它们感到尴尬,尽管他们认为人类化身的情况比机器人化身的情况“更真实”。

不过,研究团队表示,结果表明“人类可以对处于尴尬境地中的机器人产生同理心,这表明人类假设机器人能够意识到自己被观察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基于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的自我意识,”他们在论文中写道。但机器人的外观也很重要:“机器人的外观可能会影响这种感同身受的尴尬,因为当机器人受到人类的虐待时,人类会对看起来更像人类的机器人产生更强的同理心,而对看起来更像机器人的机器人则同理心较弱。”

此前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去年,法国的一项研究 发现,人类会不自觉地同步与人形机器人的动作,以融入社交。而为机器人语音赋予更多情感意味,能使它们 更容易被人类接受

尽管这项最新研究的结果很有趣,但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研究团队承认,更大的样本量以及真实世界中的人类和机器人,将使结论更具说服力。

“我们的研究为不断发展的人机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见解。随着技术不断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理解我们对机器人产生的情感反应至关重要,”该项目首席研究员 Harin Hapuarachchi 在一份 新闻稿 中表示。“这项研究为探索人类同理心的界限以及人机交互的潜在挑战和益处开辟了新的途径。”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Charlotte Hu Avatar

Charlotte Hu

助理科技编辑

Charlotte 是《趣味科学》的助理科技编辑。她对了解我们与技术的关系如何变化以及我们如何在网上生活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