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幽灵船”的帆曾令爱因斯坦困惑——如今它们又回来了

1925年,在北海波涛汹涌、冰天雪地的海面上,一艘不同寻常的船只从波兰但泽(Danzig)驶向苏格兰利斯(Leith),创造了航海史上的第一次。这次首航之所以具有历史意义,并非因为其航程,而是因为该船的独创性:其简洁的设计甚至令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都印象深刻,他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阐述其重要性。

“没有任何帆、桅杆和索具,”G. B. Seybold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报道时写道,这艘长177英尺的钢制双桅帆船仅依靠“两个奇怪的圆筒,形似巨大的烟囱”就能航行。但它们没有冒烟,也没有发动机的噪音。它就像一艘幽灵船,在水中神秘地航行,似乎没有任何推进方式。

几个月后,在波士顿的查尔斯河上,两名在美国海军服役的军官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推出了一款改进的同款奇特船只。1925年9月,《科学美国人》杂志写道:“这艘美国船是该国首次实际展示了旋转金属塔如何取代帆布帆。” 

到20世纪20年代末,新款“转子船”的订单开始激增。这些混合动力船——结合了燃油或燃煤发动机和高大的旋转圆筒——有望将燃料消耗减半。这种节省并非只是理论上的。1926年,第一艘转子船“Buckau”号,也就是完成了北海穿越的船只,被改造成混合动力并更名为“Baden Baden”号。它从德国经南美航行至纽约,全程6200海里,仅消耗12吨燃油,而如果没有转子,则需要45吨。一个全新、更高效的航运时代似乎即将到来。 

然而,就在这项新型风帆技术势头正盛之际,股市崩盘。大萧条随之而来。燃料价格暴跌。转子帆的经济优势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这项前景光明的技术也随之黯然失色。但一个世纪过去了,随着航运业面临燃料成本波动和气候变化的挑战,转子帆正在卷土重来。  

A high-quality,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of two sailboats on a lake. In the foreground, a modern sailboat with a tall, cylindrical rotor mast is visible. In the background, a traditional sailboat with a triangular sail is also present. The photo captures a sense of motion, with waves on the water and a clear shoreline and forest in the distance.
《科学美国人》1925年9月刊刊登了这张“一艘新型弗莱特纳单塔转子游艇和一艘帆船的壮观比赛”的图片。帆船险胜。图片来源:《科学美国人》1925年9月刊

发明新型船帆的数学老师

转子帆的想法属于安东·弗莱特纳(Anton Flettner),他是一名数学老师和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于1922年为其新颖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他的设计依赖于一个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该原理最早由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马格努斯(Gustav Magnus)提出。 

棒球迷对马格努斯效应非常熟悉:它解释了曲球是如何弯曲的。当一个旋转的物体在空气或任何流体中运动时,它的旋转会改变气压——与旋转方向一致的空气流速更快,而与旋转方向相反的空气流速更慢。由此产生的力会将物体推向侧面。这解释了科科·高芙(Coco Gauff)如何打出带有上旋的球,或者塔里克·斯科巴尔(Tarik Skubal)如何投出曲球。飞机机翼也利用相同的原理获得升力。 

弗莱特纳认为,如果他能在船甲板上保持一个垂直圆筒旋转,就能利用马格努斯效应,根据旋转方向捕捉风力,将船向前或向后推动。与传统的帆不同,传统帆会偏离风向,容易倾覆,而马格努斯效应会将转子帆推向相反的方向,迫使它们迎风而立,在风暴天气中出奇地稳定。但与不需要风以外任何动力的传统帆不同,转子帆需要某种东西来保持其旋转。 

相关存档故事

100年前,科学家预测我们将活到1000岁

100 年前,电视大战打响

一个世纪前,悬挂式单轨列车曾是严肃的群众运输竞争者

100 年的深海电影制作和海洋探索

100 年的关于外星人的想象:从火星河狸到小灰人

转子帆的兴衰

在波士顿,海军军官约瑟夫·基尔南(Joseph Kiernan)和W. W.哈斯廷斯(W. W. Hastings)将弗莱特纳的发明和理论付诸实践。1925年,当他们驾驶自制的转子船在查尔斯河上与一艘游艇比赛,以微弱劣势落败时,《时代》杂志对该船的机械装置赞叹不已:“一艘宽大的35英尺海军巡逻艇平稳地驶过,没有冒烟,也没有帆,只发出‘噗噗噗’的声音,这声音太微弱了,不可能来自与其尺寸相符的汽油发动机。甲板上的人们正在观察一个耸立在船中间的无烟烟囱,一个直径3.5英尺、高9.5英尺的圆筒。这个圆筒正在旋转。这艘船是一艘美国转子船——第一艘。”那微弱的“噗噗噗”声是基尔南和哈斯廷斯用来保持圆筒旋转并操控船只的1.5马力汽油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当在大萧条期间,新兴的转子船行业一蹶不振时,弗莱特纳转而投身于其他领域。那时,他已经是一位多产的发明家。他曾发明了至今仍被飞机和船只使用的可调配平舵转向系统,即伺服舵。作为一种小型铰链式表面,弗莱特纳的伺服舵利用流过的空气或水力,只需极小的力就能移动更大的控制面,本质上起到了“动力转向”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弗莱特纳将他的转子设计应用于直升机,开发了相互啮合的旋翼直升机(一组以相反方向旋转以增加稳定性的旋翼),影响了后来的设计。 

1961年,弗莱特纳去世。尽管他一生在航空、航海、汽车和能源行业都有着多产的创新,但弗莱特纳——他最初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后来成为阿姆斯特丹航空与流体力学研究所的总经理,并在二战后担任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的顾问——却没有活到看到他标志性的海洋发明被广泛采用的那一天。 

A color photograph shows a large white hybrid ferry with "Scandlines" and "HYBRID FERRY" written on its side. The ferry has a tall, white, spinning rotor sail on its deck. It is moving across a blue sea near a sandy beach with people sunbathing and walking, and a green lighthouse is visible in the distance. The sky is clear and blue.
一艘配备转子帆的新型混合动力渡轮现已在德国东北部和丹麦之间运行。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 Contributor / picture alliance

百年发明的现代回归

如今,航运业运输着全球80%以上的货物,但同时产生了全球约3%的温室气体排放。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海洋产业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港口已开始收紧排放规定,迫使船主寻找并实施更绿色的推进系统。面对波动的油价和减排的紧迫性,弗莱特纳转子迎来了回归。 

总部位于芬兰的Norsepower公司成立于2012年,截至2025年6月,已为22艘船配备了转子帆,另有17艘正在合同中。尽管这只占全球超过10万艘货船的极小一部分,但其经济效益——高达25%甚至更多的燃料和温室气体排放节省——非常吸引人。

它们能否最终变得足够有吸引力以被广泛采用,还有待观察。但就在爱因斯坦惊叹于其简洁设计的百年之后,弗莱特纳的转子或许终于要被接受了。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