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周五在家中逝世,享年94岁。他因在晶体管和微处理器方面的贡献而闻名,被誉为现代电子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计算进步轨迹的观察——后来被称为摩尔定律——在近六十年里被证明是高度准确的。
1965年,在《Electronics Magazine》创刊35周年纪念刊上,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摩尔估计,技术进步将确保晶体管的物理尺寸持续缩小。他预测,相同大小的芯片上每年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致翻一番。十年后,摩尔将这个时间间隔调整为两年,但这一普遍观点在随后的几年里被证明非常稳定。正如《PC Mag》指出的那样,英特尔首款商用微处理器在1971年包含2250个晶体管。而苹果公司于1月发布的M2 Max芯片则包含670亿个晶体管。
摩尔在他的1965年的文章《集成电路元件集成》(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中写道:“集成电路将带来家用电脑——或者至少是连接到中央计算机的终端——汽车自动控制和个人便携式通信设备等奇迹。”这比个人电脑革命计算早了二十年,比iPhone首次亮相早了四十年。
[相关:你缩小设备的简单定律。]
摩尔定律多年来指导了英特尔和竞争对手处理器公司的创新轨迹。然而,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ansen Huang)最近宣布摩尔定律已“死亡”,因为近年来进步已放缓,这是摩尔观察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论,因为晶体管的物理极限正在达到,且供应成本在增加。然而,这一说法并非没有争议。英特尔方面则坚持认为摩尔定律仍在生效,并预计到本十年末,每块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达到1万亿个。
无论摩尔定律最终何时失效,其指导原则帮助推动了现代计算产业多年,为电子产品迅速融入全球社会结构的公司提供了基准。随着物理极限的显现,研究人员已转向下一代进步,如量子计算,以继续前沿创新。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戈登的愿景依然是我们真正的北极星,因为我们利用技术的力量来改善地球上每个人的生活。”
摩尔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说:“我只是想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即通过在芯片上集成越来越多的东西,我们将使所有电子产品变得更便宜。”除了在电子领域的进步,摩尔还和他妻子一起创立了一个环境保护基金会,动用了他自己50亿美元的英特尔股票,并一直是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坚定财务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