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独一无二的实验性打字机在纽约州的一个地下室里存放了几十年,如今被发现是一件举世无双的 通讯历史 珍品。根据 斯坦福大学的一份公告,历史学家和一位毫不知情的孙女共同发现了这台失踪已久的明快打字机。
今年早些时候,詹妮弗·费利克斯和她的丈夫在清理她已故外公的房子时,发现了一台又大又重的打字设备。然而,与传统的打字机不同,这个装置有五排按键,上面印着汉字。在网上寻求帮助后,费利克斯意识到她的外公曾拥有这台明快打字机——这是一个人试图将中文融入机械打字机的创新尝试,尽管注定失败。

一款极具挑战性的打字机
英语简直太简单了。26个标准字母的拼音字母表很容易记忆,尤其是与汉字这样的符号文字相比。虽然官方的字数统计从80,000到10,000个不等,但即使是 日常的汉语词典 也可能包含多达20,000个独特的符号。当今的电脑键盘经常使用仓颉输入法,该输入法由朱邦复于1976年开发,可以叠加在QWERTY键盘上——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熟悉的标准键盘。但在此三十多年前,一位作家、翻译家和文化评论家林语堂试图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输入他的母语。
林语堂设计的明快打字机(意为“清晰快捷”)始于20世纪40年代。他的72键发明没有试图将仓颉叠加在英文按钮上,而是将顺序机械打字转变为一种搜索过程,预示着当今的计算机操作。
斯坦福学者托马斯·穆兰尼在2018年的著作《 中文打字机:一部历史 》中写道:“按键的按下并不会直接产生对应的符号,遵循经典的‘你输入什么就得到什么’的约定,而是作为在机器的机械硬盘中查找所需汉字的过程中的步骤,然后再将其刻在纸上。”

明快打字机是如何“工作”的
明快打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按下顶部三行之一的按键,会启动内部机制,使其旋转到一组字符。然后,从中间两行之一选择第二个按键,会将选择范围缩小到显示在林语堂称为“魔眼”的窗口中的八个字符。用户最后按下所需字符对应的数字,明快打字机就会将其打印在纸上。
穆兰尼解释道:“林语堂发明了一台机器,通过将刻写变成搜索过程,改变了机械刻写的本质。明快中文打字机可以说是首次将‘搜索’和‘书写’结合起来,预示了现在被称为‘输入’(中文为shuru)的人机交互。”
林语堂于1947年委托卡尔·E·克鲁姆公司制造了这台现存唯一的明快打字机原型。不幸的是,这个概念从未获得足够的兴趣来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资金。他最终将明快打字机及其权利出售给了默根塔勒打字机公司,这家公司雇佣了他的祖父担任机械师。在之后的某段时间里,这台明快打字机落入了詹妮弗·费利克斯的外公手中,并一直保存至今。

咨询专家……并进行众包
虽然费利克斯起初不确定这台机器的用途,但很快她就意识到了自己手中的(或者说,放在她桌上的)是什么。她丈夫最初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获得了数百条回复,包括专家、博物馆策展人和学者,其中许多人指向了这台失踪已久的明快打字机以及穆兰尼的书。
联系到穆兰尼后,费利克斯对他们所拥有的物品有了信心。为了确保这件珍品的保存,她最终将明快打字机捐赠给了斯坦福大学。在这新的地方,林语堂的这项非凡实验将很快可供研究、学术分析和公众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