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听汤姆·汉克斯怎么说——他对推销牙科计划不感兴趣。
“当心![原文如此] 有一个视频在宣传某个牙科计划,里面有一个我的人工智能版本。我与此毫无关系,”这位演员在周末通过他账户上的Instagram帖子写道。
汉克斯的警告叠加在对涉事深度伪造的牙科冒充者的截图之上,随后在周日下午被《综艺》杂志突出报道。据《Gizmodo》报道,这个模拟的名人似乎是基于《洛杉矶时报》在 2014 年至少发布的某张照片制作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持续涉足未知法律和道德领域的最新例子,似乎证实了这位奥斯卡获奖演员五个月前首次表达的担忧。在接受《Adam Buxton 播客》采访时,汉克斯解释了他对人工智能技术对演员(尤其是在他们去世后)的影响的担忧。
[相关:这个虚构的新闻节目完全由人工智能和深度伪造制作。]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或深度伪造技术,以任何他们想要的年龄重新创造自己。我明天可能被公交车撞死,那就结束了,但我的表演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汉克斯在五月说。“在不了解人工智能和深度伪造的情况下,你将无法分辨那不是我,只有我。它会具有一定程度的逼真度。这无疑是一个艺术挑战,也是一个法律挑战。”
汉克斯发出警告之际,全球娱乐行业的一些角落已经公开拥抱这项技术,无论是否征得表演者的同意。例如,在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现在提供深度伪造服务,克隆流行的网络红人,让他们使用自己的“直播”全天候兜售产品。
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上个月的一份报告,中国初创公司只需几分钟的源视频和约 1000 美元,就可以复制人类网红,为客户提供任意时长服务。这些费用以及人工智能克隆的复杂性和能力,但通常比雇佣人类直播的劳动力便宜得多。例如,中国分析公司iiMedia Research的一份报告估计,通过转向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公司可以节省高达 70% 的成本。加上其他经济和劳动力挑战,自 2022 年以来,该国人类直播主持人的收入已下降高达 20%。
[相关:深度伪造视频可能具有说服力,足以产生虚假记忆。]
除了经济担忧,深度伪造名人还引发了道德问题,特别是对于已故艺人的家庭而言。已故罗宾·威廉姆斯的女儿泽尔达·威廉姆斯(Zelda Williams)在上周末也在 Instagram 上发文,在遇到她父亲声音的深度伪造音频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已经听到有人利用人工智能发出他‘想要说的任何话’,虽然我觉得这非常令人不安,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感受,”威廉姆斯写道,据《滚石杂志》10 月 2 日报道。“这些克隆,在最好的情况下,是对伟大人物的拙劣模仿,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则是一个可怕的科学怪人,从这个行业的糟糕之处拼凑而成,而不是它本应代表的。”
人工智能目前是好莱坞正在进行的劳资谈判的一个主要焦点。上周,美国作家协会在五个月的罢工后与行业高管达成了协议,就一项合同达成一致,该合同提供了保护作家生计和艺术免受人工智能外包的具体指导方针。与此同时,美国演员工会成员仍在罢工,寻求在背景演员生成和死后肖像使用等情况下的自身保障,以防范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