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新款B-21“雷达”——以及它之前的隐形轰炸机

对一款新型隐形飞机与 B-2 精神号的比较。
2022年12月2日拍摄的 B-21。美国空军 / Joshua M. Carroll

12月2日,美国空军公布了34年来的首款新型轰炸机:B-21“袭击者”号。该轰炸机在外观上最接近其隐形前身 B-2“精神”号,而且两款飞机均由国防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制造。鉴于媒体目前仅能获得 B-21 的正面视图,因此很难了解其与前代机型所有不同之处。不过,仅凭正面图像,足以辨别出一些重大变化。

这款 “袭击者”号是一款隐形飞翼飞机,设计用于深入敌国腹地并避开其雷达系统,以携带爆炸性弹药。B-2 能够从常规炸弹到核武器的致命载荷。与 1988 年“精神”号的亮相不同,B-21 的出现正值一个地缘政治格局截然不同的世界,如今美国面临的核大国威胁来自中国,而非苏联。

2015 年,一架 B-2“精神”号在密苏里州惠特曼空军基地附近。美国空军 / Miguel Lara III

冷战的“精神”

尽管美国空军最初预计 将生产 132 架“精神”号轰炸机,但最终只生产了 21 架。这一变化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地缘政治和国内期望相符,当时苏联解体,美国实力看似不可阻挡,这使得能够规避先进防御系统的专用飞机显得至少是多余的。

隐身技术是一种奇特的防护技术。它被融入飞机的物理形态中,采用圆形设计和光滑的边缘,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反射无线电波到雷达接收器的表面积。因此,飞机的形状在研发过程中极其重要,即便最终形态肉眼和摄像头都能分辨。一份几十年后 解密的 1988 年中央情报局备忘录 估计,苏联关于隐身技术的认知有一半 来自于美国《航空周刊》一位记者的公开报道。

[相关:我们首次一睹美国空军新款 B-21 隐形轰炸机,这只是一次谨慎的预告]

那是在《航空周刊》进行了其最大胆的报道活动之前。1988 年,为 B-2 的亮相,轰炸机被牵引车从机库拉出并展示,然后又推回。当时,《航空周刊》的记者们知道亮相的时间和地点,便租了一架塞斯纳飞机,从空中拍摄照片。

前《航空周刊》编辑 William B. Scott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 回忆道:“促使我们采取这种行动的驱动因素之一是:‘嘿,如果他们要把这东西从机库拉出来示众,我敢保证俄罗斯人会有卫星在头顶。如果当权者不介意俄罗斯人看到它的后缘,为何要介意美国民众呢?’”

虽然空军和合并前的诺斯罗普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 透露了更多关于 B-2 的信息,但《航空周刊》捕获飞机整体轮廓和后缘照片的这次“特技”显然令人难忘。1988 年的亮相是在白天,在机库外进行的。而 2022 年 B-21 的亮相则是在夜间,且它几乎没有离开机库。

2022 年 12 月 2 日的 B-21“袭击者”号。美国空军 / Joshua M. Carroll

找出这些差异

即便仅从正面视图来看,新款轰炸机与旧款相比,仍有引人注目的细节。B-2“精神”号看起来像是机翼平坦表面上隆起的两个“洞穴”和一个“土丘”。而 B-21 则是整体向上逐渐隆起,形成一个狭窄进气口的平缓斜坡,然后再急剧向上倾斜至驾驶舱顶部。

《航空与航天力量杂志》 报道称:“B-21 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可能是其纤细、几乎难以察觉的进气口。与 B-2 的较高、呈扇贝状的进气口不同,B-21 的进气口几乎是有机地融入其翼根。这对隐身能力很有好处——雷达喜欢突然的拐角和大的空腔——但进气口非常细长且浅,看起来似乎不足以吸入足够的空气来供应 B-21 的发动机。”

它拥有细长的进气口意味着搜索雷达会发现一个较小的空腔。此外,B-21 的发动机风扇叶片是巨大的雷达反射器,但它们被遮挡,无法直接看到。

《航空与航天力量杂志》还发现了 七个其他值得注意的差异,从轰炸机腹部的深度到其起落架、颜色和光滑度。自首架 B-2 问世以来,传感器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保护轰炸机意味着不仅要隐身于雷达,还要隐身于声学传感器、热成像和其他探测策略。

“袭击者”号仍将面临许多测试,以及不可避免的后续亮相,它从最初开发作为 远程打击轰炸机 以来,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空军还打算让 B-21 进入全面生产,最终不仅取代 现有的 B-2“精神”号,还将取代 B-1“枪骑兵”号轰炸机。它甚至可能有一天取代仍在服役的 B-52 轰炸机,尽管这对空军来说是一个较低的优先事项。

美国空军计划至少采购 100 架“袭击者”号。很快,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事观察员,都将能在空中一睹它的风采,它曾经小心守护的形态将在明朗的天空中清晰展现。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Kelsey D. Atherton Avatar

Kelsey D. Atherton

科技领域特约撰稿人

Kelsey D. Atherton 是一名军事技术记者,自 2013 年起为《大众科学》供稿。他报道无人机器人和其他无人机、通信系统、核企业以及用于规划、发动和缓解战争的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