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海洋辽阔,具有战略重要性,不久将有另一支海军配备核动力潜艇在此巡逻。今年早些时候,澳大利亚与美国和英国达成协议,将采购自己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并分担太平洋巡逻的职责。这些潜艇将整合到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更广泛职能中,与海军的其他舰艇协同工作,以追踪、监视,并在必要时对抗其他潜艇,特别是那些装备核导弹的其他国家潜艇。
但由于海洋如此浩瀚,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希望确保其新潜艇在搜索中得到自主船队和潜艇的引导,这些船队和潜艇也在海底的“大海捞针”中寻找核潜艇——即携带核弹头的导弹潜艇。为此,8 月 21 日,泰雷兹澳大利亚公司宣布正在开发现有设施,竞标将自主技术整合到支持澳大利亚新核动力舰队的舰艇中。** 这种自主技术将首先围绕更常规的角色开发,例如水下扫雷,但它是建立太平洋核威慑更广泛图景的一部分。
要理解为什么这是一件大事,就必须看看太平洋地区力量的两个变化现实。美国和英国是澳大利亚的盟友,而且由来已久。这些大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果太平洋地区与中国的紧张局势升级为武装冲突,将会发生什么。
核潜艇
今年 3 月,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宣布了一项名为“AUKUS”的协议,这是三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将涉及新潜艇的开发以及在太平洋的联合潜艇巡逻。
澳大利亚从未发展过自己的核武器,而美国和英国分别是第一个和第三个试验核武器的国家。通过在澳大利亚部署美国和英国的核动力(但非武装)潜艇,该协议将澳大利亚纳入共同的核威慑概念。换句话说,其逻辑是,如果俄罗斯、中国或任何其他核武器国家试图用核武器威胁澳大利亚,它们也将威胁美国和英国。
因此,虽然澳大利亚不是一个核武装国家,但它计划部署其核武装盟友的潜艇舰队。这些潜艇都不是为了发射核导弹而设计的,但它们是为了寻找和猎杀核武装潜艇而建造的,并且它们携带巡航导弹等常规武器,可以打击陆地或海上的目标。
自主的作用
这就是泰雷兹宣布的新综合设施发挥作用的地方。泰雷兹的公告称,新设施将有助于“开发和整合自主舰艇,以支持澳大利亚的核威慑能力”。
澳大利亚是许多开发海上自主舰艇的国家之一。这类自航机器人比载人舰艇具有重要的优势。只要有动力,它们就可以持续监测海洋,无需返回港口或搭载船员。在水下,直接通信可能很困难,因此自主潜艇非常适合进行持久的水下巡逻。由于海洋确实非常浩瀚,自主舰艇使人类能够远距离监测海洋,而机器人则承担了航行和测量的繁重工作。
这使得自主舰艇在探测(取决于机器的复杂程度)和跟踪其他海军的舰船和潜艇方面非常有用。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 2025 年的“创新战争海军”计划概述了水下自主车辆的潜在作用,例如侦察和分配通信中继。该文件还强调,这是一项新技术,澳大利亚将与行业合作伙伴和盟友合作,“开发作战条令、概念和战术;标准和数据共享;测试和评估;以及通用框架和能力成熟度评估。”
扫雷舰
短期内,澳大利亚正寻求通过对其海军其余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来补充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引进。这包括更换其现有的扫雷舰队。扫雷工作很重要,但并不光鲜;海上水雷放置迅速,在被引爆、拆除或自然衰变之前一直存在。确保海军舰艇的安全通行通常意味着使用小型舰艇,它们通过声纳扫描海底以探测水雷。一旦发现,舰艇就会停留在原地,并派出系留机器人或人类潜水员来拆除水雷。澳大利亚已经退役了两艘霍恩级扫雷舰,这些水面舰艇可以部署机器人和潜水员,并且将对其库存中剩余的四艘进行更换。
在其公告中,泰雷兹强调了其在更换和开发下一代扫雷舰方面将发挥的作用。用于扫雷的工具也可以帮助猎杀载有核武器的潜艇。这两项任务都涉及在安全距离内定位水下目标,而首先弄清楚这一点在扫雷任务中的风险要低得多。
开发新的扫雷舰可能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和工业界将确定自主性重要部分的领域。扫雷和排雷任务特别适合海军机器人,因为水雷是固定目标,而风险主要由执行排雷的机器承担。用于探测和跟踪水雷的传感器,以及允许扫雷机器人与指挥舰通信的通信工具,可能会适用于海军巡逻和战争的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