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最大的港口——荷兰鹿特丹港——的业务蒸蒸日上,该港口承担了欧洲大陆大部分的进出口货物。每年约有34,000艘船和1200万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足够装下27台冰箱、175辆自行车或2500条牛仔裤)在此通过。但与2035年将处理的3200万个集装箱相比,这微不足道。由于没有扩建用地,鹿特丹港务局已批准一项耗资40亿美元的项目,将4平方英里、66英尺深的海洋填造成陆地,用于建设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港口——马斯拉克二期(Maasvlakte 2)。新设施将配备自动集装箱搬运车辆,这些车辆使用13吨的电池取代柴油,并拥有一个足够深的港口,能够容纳尚未建造的超级巨轮。到目前为止,挖泥船已从海底抽走了超过70亿立方英尺的沙子来填埋新址,新址的首个码头将于明年开放。当整个港口于2035年完工时,每月处理的集装箱数量将足以绕地球半圈。
更快
现代化的码头每小时的处理能力不超过30个集装箱。在马斯拉克二期,自动化设备将大大超过这一速率,并将整体效率提高高达50%。人们将从办公室[A]远程操控船岸起重机。然后,自动地面车辆[B]将抓取一到两个集装箱,并通过跟随路面上的应答器进行导航。这些车辆无需排队等待起重机卸货,而是通过内置液压升降机自行卸货。它们将使用可充电的13吨铅酸电池运行,而不是污染大、噪音大的柴油发动机。经过八小时的工作班次,车辆将进入一个机器人电池更换站[C],更换为充满电的新电池。
更深
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长狮座”(CMA CGM *Marco Polo*)比航空母舰还大,而未来的超级巨轮[D]将更大。这是因为一艘船上装载的货物越多,每吨的运输成本就越低。“长狮座”的16000个集装箱的载货量需要至少53英尺深的港口。马斯拉克二期的泊位将比这深六英尺,足以容纳载货量为18000个集装箱或更多的船舶。
更绿色
如果全球航运业是一个国家,其碳排放量将位居第六。但该港口正致力于推广电动集装箱搬运车辆、更清洁的陆地和水上发动机,以及使用岸电的船舶。港口当局计划到2030年将货物转移到更高效的铁路[E]和内河船只上,以减少25%的集装箱卡车交通。电力可能来自风力涡轮机和两个1100兆瓦的煤炭和生物质发电厂,这些发电厂将捕获大部分二氧化碳。港口当局还启动了一个大规模的碳捕获和封存示范项目,计划每年将120万吨二氧化碳注入废弃的海底油田。
更防洪
人工海滩和沙丘,由抗风的海滨草固定,形成了港口南部和西部边缘的柔性海堤[F]。为了保护西北部免受更强的风暴袭击,工程师们完成了一个成本更高的硬质海堤[G]:沙石覆盖,顶部是19558个重达44吨的混凝土块——这可能是欧洲最大的混凝土块。计算机模型表明,该海堤能够承受比海平面高18英尺的水位。
本文最初刊登于《大众科学》2013 年 5 月刊。在此处查看本期杂志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