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制造商有一个糟糕而具有误导性的习惯。他们给家电贴上触摸屏和 Wi-Fi 功能,就称之为“智能”。但实际上,能够访问 Epicurious 食谱和 Facebook 动态并不能让冰箱或任何其他家电真正具备智能。它们无法自行思考;它们只是拥有了一个炫酷的新界面。要做到智能,家电需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适应它们,而这一现实距离我们只有几年时间。
制造商花费了最多的时间来摆弄最常用的家用电器:冰箱。在 2000 年代初期,GE 树立了标杆,展示了一款原型冰箱,它能跟踪食品杂货并根据冰箱里有什么(或没有)来生成购物清单。麻烦的是,为了让系统正常工作,用户每次放进新东西时都必须扫描条形码。去年,LG 展示了一款具有类似功能的冰箱,但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缺乏自动化。没有自动化,这两款冰箱在市场上都没有取得多大成功。
自动化的关键在于让冰箱能够感知里面有什么,这可以通过低功耗射频识别 (RFID) 系统来实现。纽约大学的一群计算机科学学生模拟了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中,冰箱里的一个读取器扫描 RFID 标签,这些标签包含一个短距离天线,并能存储与标准 UPC 码相同的信息,从而使内部计算机能够记录内容的运行总数。
计算机可以知道产品存在了多久,并提醒用户即将过期的日期。
目前,发货商和仓库使用 RFID 标签系统来跟踪大型集装箱。这些标签每个成本几美分,因此将其添加到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的超市商品中并不经济。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挪威公司 Thinfilm 开发了一种方法,可以将信息以数字方式编码到一张扁平标签上,成本仅为其他 RFID 标签的一小部分。Thinfilm 工艺就像喷墨打印机在纸上一样,将组件印在塑料基材上。该公司计划明年推出首批应用——很可能用于跟踪药品和食品运输。
将传感器、计算机和 Wi-Fi 融入家电可以从多个方面帮助消费者。以冰箱为例,它可以知道特定产品已经存在了多久,并提醒用户即将过期的日期。一个可互联网访问的库存清单还可以帮助购物者停止购买他们不需要的食物。事实上,这样的系统可以完全自动化杂货购物。用户可以将他们的库存与 AmazonFresh 或 FreshDirect 账户同步,让冰箱自行补充必需品。
本文最初刊登于《大众科学》2013 年 5 月刊。在此处查看本期杂志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