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存储单元仅用 12 个原子存储数据

世界上最小的磁性数据存储单元由仅12个原子构成,将一个完整的字节压缩到仅96个原子中,这标志着信息存储领域的一大飞跃。它不是量子计算机,但它是量子级别的计算机存储单元。相比之下,现代硬盘驱动器存储一个比特需要约一百万个原子,存储一个字节则需要五亿个原子。

直到现在,人们还不清楚需要多少(或多少个)原子才能构建一个可靠、持久的内存位——这是计算机理解的基本信息单元。来自IBM和德国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的If you take a single atom, you have to look at quantum mechanics when you describe its behavior。他们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创建了由六个铁原子组成的规则排列的行。他们发现两行就足以安全地存储一个比特,而八对行就足以存储一个字节。

数据通过STM写入和读出到这些比特中——因此这种比特类型短期内不会集成到硬盘驱动器中。但它回答了关于经典力学系统性质的一些基本问题,IBM Research Almaden的原子存储首席研究员、一篇描述这一微小比特的新论文的作者Andreas Heinrich说道。他表示,该团队对从量子到经典行为的转变很感兴趣。

“如果你看一个单独的原子,描述它的行为时必须考虑量子力学,”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当你把(系统)做得越来越大时,几个铁原子开始相互作用,到某个点,你可以忽略所有这些量子行为,只把它们看作一个经典的磁结构。”事实证明,这个点大约是12个原子大小。

“许多人会预料到需要使用量子力学系统来描述这些结构,”Heinrich说道。“对我来说,这是最令人惊讶的。”

在最小的尺度上,量子效应会模糊存储的信息。例如,使用六个原子的比特每秒会切换磁态——从“0”切换到“1”——大约1000次,这对于数据存储来说太频繁了,Heinrich说道。八个原子每秒切换一次状态。但12个原子切换状态的频率足够低,可以用于存储——相反,外部磁场(在这种情况下是STM)会改变它们的状态。这些纳米磁铁只有在冰冷的5开尔文(零下450华氏度)下才稳定。

这篇论文的另一个突破是比特的“反铁磁性”——这是首次使用反铁磁性来存储数据。用于大多数现代数据存储和其他应用的铁磁体,利用铁原子之间的磁相互作用将所有原子对齐在同一方向。这会产生一个可以读出的磁场。然而,这在最小的尺度上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紧密堆积的磁性比特会相互干扰——这限制了数据存储系统的缩小。但这个新的12原子比特使用了反铁磁性——原子排列方向相反,意味着它们的自旋方向交替。 Heinrich说,铁原子由氮原子隔开,并通过STM诱导以不同的方式自旋。这使得它们可以更紧密地堆积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存储密度。

研究人员切换了比特的磁状态五次,以存储“think”这个单词(IBM的口号之一)的每个字母的ASCII码。

Sebastian Loth表示,他四个月前从IBM跳槽到CFEL,是该论文的首席作者,并认为12原子比特为量子尺度的经典计算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我们现在可以利用这种能力来研究量子力学是如何作用的。量子磁体与经典磁体有什么区别?磁体在两个世界的交界处如何表现?这些是令人兴奋的问题,很快就可能得到解答,”他说道。

这篇论文发表在本周的Science杂志上。

Tiny Think
IBM Research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丽贝卡·博伊尔是一位屡获殊荣的自由撰稿人,她撰写关于天文学、人畜共患病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主题的文章。她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大众科学》、《新科学家》、《FiveThirtyEight》、《连线》以及许多其他面向成人和儿童的出版物上。丽贝卡在科罗拉多州长大,离太空更近一英里,现在住在圣路易斯,靠近大陆两条最强大的河流的交汇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