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件自鸣钟的工艺都十分精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总是准确地描绘了中国社会。例如,其中一个钟表上显示着一个戴着缠头巾的普通人物,这暴露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有限理解,这“突显了英国人对中国的兴趣,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缺乏文化理解,”科学博物馆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监伊恩·布莱奇福德爵士(Sir Ian Blatchford)解释道。解释道。
这座自鸣钟装饰着精美的盆景(一种盆栽景观)。盆景在18世纪的中国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使用真花或人造花。英国观众通过传教士的著作和旅行写作,如让·丹尼斯·阿蒂雷(Jean-Denis Attiret)的《北京皇宫花园记述》(A Particular Account of the Emperor of China’s Gardens near Pekin),对盆景有所了解。约1769–1790年(乾隆年间);由蒂莫西·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制作。摘自《自鸣钟:故宫珍宝》 故宫博物馆 故宫博物馆这座奇特自鸣钟中的大象,在机械上弦时,眼睛会转动,尾巴和鼻子会摆动。如今,它已成为故宫博物院文物医院精心修复和保养的1500多件自鸣钟之一。它们永久陈列在故宫博物院,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18世纪(清朝)。摘自《自鸣钟:故宫珍宝》 故宫博物馆 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