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月 29 日,先进的机器人大脑操控着一架 Kratos 公司制造的 Mako 无人机战斗机,飞行时间超过两小时,完全按照预期执行任务。此次飞行测试是空军为不断壮大的飞机大小的机器人战斗机机队开发一种新型、实用自主系统的关键里程碑。
这个被称为“自主核心系统”(ACS)的新型机器人控制系统,对空军命名有些不祥的“天工”项目至关重要——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能够与人类飞行员一同作战和飞行的 AI,并在过程中进行学习。
此次初步试飞是在与之前尝试用于基地安保的四足“幽灵”机器人的泰恩达尔空军基地进行的。在“天工”系统与载人飞机一同飞行之前,空军希望它能掌握基本技能,而这正是 4 月份测试的目的。Mako 是一种相对廉价的测试平台,用于此类演习,它从一种空中靶机改装而来。
这些基本技能包括例行的飞行部分,如起飞、保持飞行和安全着陆,以及更复杂的活动,如接收人类的导航指令。测试的一部分内容是观察“天工”系统能否让无人机在地理围栏内导航,地理围栏是由 GPS 点定义的、在空中设定的内部编程障碍。空军从地面和空中监控飞机,并追踪其在这些任务和其他任务上的进展。
[相关:空中作战的未来是无人机发射更多无人机]
“我们对“天工”系统早期版本‘大脑’的成功试飞感到非常兴奋。这是“天工”技术逐步发展的马拉松比赛的第一步,”空军战斗机和先进飞机项目主管布里·杰纳尔·戴尔·怀特(Brigadier General Dale Whit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初步飞行启动了实验活动,将继续成熟 ACS 并建立对该系统的信任。”
“天工”项目公开宣称的目标是制造能够完全自主执行任务的机器人飞机,同时比昂贵的载人战斗机(如隐身且昂贵的 F-35)便宜得多。它们也更易损耗,尽管空军使用的词是“可消耗性”。这与其说是积极地制造一种廉价、几乎可随意丢弃的无人机,不如说是拥有一种足够便宜的飞机,使其在战斗中损失不会造成重大的成本损失,或者,也许同样重要的是,不会造成能力损失。

“天工”并非单一的无人机设计,而是专注于为类似目的开发和飞行各种无人机载体。该术语特指将指导自主无人机在与载人战斗机并肩飞行时进行操控的 AI 类型。空军正在与三家公司签约,以实际建造原型战斗机无人机来执行飞行任务。
[相关:波音公司新型自主战斗机无人机拥有可弹出式、可更换的机头]
当“天工”项目于 2019 年首次公布时,空军采购助理部长威尔·罗珀(Will Roper)曾将其比作《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的机器人副驾驶 R2-D2。
“我预计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可能不像电影里那样光鲜亮丽,但将是彻底改变游戏规则的,”罗珀说。
通过首先攻克“天工”的软件,空军可以稍后将该代码应用于各种机身,从而使无人机载体能够随着威胁和需求的变化而增长和适应。
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机载 AI 如何接收、存储和适应新的传感器信息。机器学习有望让整个无人机机队从每架飞机的行动和数据中学习。训练算法通常需要海量数据,尤其是新颖的数据。其中一些数据将在训练飞行中产生,这将使飞机在所有明确训练的场景中都足够出色。
“天工”系统未来将面临的挑战,以及任何围绕利用可用数据训练的自主机器开发的军事项目都可能遇到的难题,是异常情况。如果无人机习惯于与 F-35 并肩飞行,然后执行攻击任务,如果其数据链中断,或者它接收到错误信息,或者敌方无人机干扰了飞行路径,会发生什么?战争是预期风险的累积,会产生全新的场景。信任机器人能够顺利地应对这一切,意味着对一种专门用于挖掘意外结果的数据处理方式寄予巨大的信任。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空军研究实验室计划对早期的“天工”飞机进行更多实验。在天空中与自主飞行器协同导航是空军未来战斗机作战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辅助作战最终可能缓解战斗机成本日益增长的趋势,并迫使各国自喷气式飞机和导弹广泛普及以来,以最重要的方式彻底重新思考空军规划。
在所有这些发生之前,“天工”系统需要证明它能与其他飞机和谐相处,如果不能,则需要证明其自主核心系统能够适应,以便在下次飞行时能够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