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款雪佛兰科尔维特 ZR1 是一款令人惊叹的工程杰作

在华氏95度(约35摄氏度)的高温下,从奥斯汀美洲赛道升腾而起的热浪,让赛道尽头的那个时速170英里(约273公里)的直道尽头、时速40英里(约64公里)的左转弯变得模糊不清,以至于在你需要刹车过弯之前,你根本看不清它。这使得每一圈都像是一次信仰的飞跃,你需要在指定地点刹车,然后祈祷制动之神Brembo能够让你及时减速,以便顺利通过那个你知道即将到来但因热浪而看不清的弯道。

Brembo提供的碳陶瓷刹车配有六活塞单体式前卡钳,夹着15.7英寸的刹车盘,以及四活塞单体式后卡钳,夹着15.4英寸的刹车盘。在COTA赛道上连续几圈的激烈驾驶后,刹车系统依然表现出色,没有出现像去年赛道测试中阿斯顿·马丁 Vantage那样令人心惊胆战的踏板行程变长或衰减的情况。

抓地力由作为ZTK赛道套件一部分的米其林Pilot Sport Cup 2 R轮胎提供。我之前就体验过这款轮胎,认为它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作弊码”,因为它在赛道上提供如此巨大的抓地力。然而,就像老派日本超级英雄奥特曼一样,它们也有一个时间限制,过后就会恢复到普通轮胎的性能。

在奥斯汀炙热的高温下,这个时间限制大约是四到五圈。午餐时,我与《Road & Track》的Mike Austin聊天,他回忆说,在他刚刚完成的驾驶环节中,他跑了几圈后,开始怀疑轮胎是否变得油腻,或者是否是自己的驾驶技术变得 sloppy(松懈)。

2025 Chevrolet Corvette ZR1; Circuit of the Americas in Austin, Texas; May 20, 2025 (Richard Prince Photo)
从上方俯瞰ZR1,可以看到车辆的贯通式引擎盖,它将车底的空气导入,然后导向车顶的大型尾翼。图片:Richard Prince Photo / 通用汽车公司 Richard Prince

半小时后,轮到我下场试驾,跑了大约五圈后,我也开始出现车辆滑出赛道边缘(我试图避开)的情况,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和Mike一样。

这时,我脑中闪过午餐时与Mike的谈话。在F1比赛中,你经常会听到车手抱怨轮胎失去抓地力。他们的车队会建议他们放慢几圈,让轮胎冷却以恢复性能。我虽然不是在比赛,但我也选择了放慢速度。

科尔维特训练

雪佛兰让我们循序渐进,先是体验普通的科尔维特 Stingray,然后是配备民用版轮胎(米其林Pilot Sport 4S)的ZR1。这些轮胎的最大抓地力较低,但有常规的花纹,适合日常驾驶。而ZTK套件附带的Cup 2 R轮胎几乎是光头胎,因此在雨天或寒冷天气下表现不佳。

the front tire of a bright yellow sports car
轻质碳纤维轮毂包裹着ZR1的六活塞Brembo前刹车卡钳和碳陶瓷刹车盘。图片:Dan Carney / 《大众科学》

美洲赛道是一条技术性很强的赛道,S弯道需要精确的时机把握和对即将到来弯道速度的确信,而这个弯道看起来与其他一些可以用不同速度通过的弯道非常相似——在Stingray上进行的熟悉赛道圈是至关重要的。那些圈也极富乐趣。Stingray的性能如此强大,在COTA赛道上疾驰就像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卡丁车赛道上比赛。每个人从Stingray的赛道驾驶时间出来后,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在ZR1上进行赛道驾驶是另一回事,也更加严肃。得益于双涡轮增压LT7 V8发动机官方公布的1,064马力,这款车的速度快得多。我说“官方”,是因为ZR1的进气系统在高速行驶时利用了冲压进气效应,使其在233英里/小时(约375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下,最大功率能达到1,090马力。

COTA赛道维修区出口有一个陡峭的上坡通往1号弯,而LT7令人难以置信的动力在我感受到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ZR1仿佛瞬间从维修区尽头“传送”到了1号弯的刹车区,让驾驶员意识到,这个版本的科尔维特简直快得离谱。

作为参考,这款售价174,995美元(含目的地费用)的科尔维特ZR1,拥有1,064马力和233英里/小时的最高速度。相比之下,售价528,764美元的法拉利SF90 XX拥有1,016马力和199英里/小时的最高速度,而售价608,358美元的兰博基尼Revuelto则拥有1,001马力和218英里/小时的最高速度。

无限的目标

雪佛兰是如何实现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成就的?方法就是不给工程师们设定“够用就行”的目标。当ZR1团队着手开发一款涡轮增压版本,基于Z06中使用的670马力5.5升双顶置凸轮轴LT6 V8发动机时,他们估计的目标在800到850马力之间。

然而,因为他们被要求开发尽可能大的功率,而不是仅仅在测功机读出“850”时就停止,他们最终能够制造出一款注定要在汽车界留名的发动机。

“当我们开始开发(DOHC V8)Gemini架构,特别是增压版的LT7时,我们很快发现我们比原计划拥有更大的潜力,”助理总工程师Dustin Gardner透露。“这真正开启了我们发动机团队的‘千匹马力’使命。”

tires in a room with a worn tread
令人惊叹的米其林Pilot Sport Cup 2 R轮胎表现得如同赛车光头胎,它们的外观也与光头胎非常相似,仅有足够的胎纹使其能够合法地在公共道路上行驶。图片:Dan Carney / 《大众科学》

实现这一目标并非仅仅是将一对巨大的76毫米博格华纳涡轮增压器安装在科尔维特Z06的LT6发动机上就万事大吉。“我们对涡轮增压器进行了大量优化;车辆团队必须升级燃油系统来支持它。当我们意识到有潜力实现四位数马力时,每个人都齐心协力。”

这项工作包括改进缸盖铸件,配备CNC加工的燃烧室以及进排气端口,这些都确保了如此大功率发动机所需的均匀性。这些排气端口的角度也经过精心设计,使排出的废气能够更直接地吹动涡轮的叶轮。

这款发动机配备了两个独立的燃油喷射系统:一个在大多数驾驶条件下使用的直喷系统,以及一个在全油门运行时加入的端口喷射系统。以往的科尔维特发动机在这两种系统之间会根据工况进行切换,但ZR1在全功率运行时,两个系统会同时工作,每分钟喷射两加仑的燃油,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可以让ZR1的油门踩到底一分钟而不抬起。

涡轮增压的奥秘

据通用汽车称,ZR1的涡轮增压器是量产乘用车上安装过的最大的涡轮增压器。如此大的涡轮惯性容易导致涡轮迟滞——即驾驶员踩下油门踏板后,发动机的涡轮达到全增压并提供最大功率之间的延迟。

对于ZR1,工程团队设计了一个系统,当驾驶员松开油门时,涡轮可以自由旋转以保持其速度,从而在油门再次打开时提供几乎即时的动力。“我们拥有电动废气门控制、电动泄压阀控制、涡轮两侧的压力传感器,并且我们还有主动涡轮转速测量,”Gardner解释道。

“当你松开油门时,涡轮中仍然有能量,废气仍在流动,”他继续说道。“所以系统会形成一个闭环,在你松开油门期间努力维持涡轮转速。因此,当你以每分钟5000转的速度回到赛道上时,你将在不到半秒的时间内恢复全增压。”

这就是如何保持增压,但仍然存在半秒的动力输出延迟。你无法从驾驶座上分辨出它,因为雪佛兰采用了一些电子技巧来隐藏它。“我们恢复动力的方​​式是通过(电子地)调节踏板,”Gardner说。“它非常线性,非常‘符合预期’地恢复动力,这对于像这样的大型涡轮来说意义重大。”

LT7的动力通过增强版的Tremec 8速双离合变速箱传递到后轮,该变速箱与雪佛兰其他科尔维特车型相同。它配备了加固的输入轴,齿轮经过喷丸处理以进行表面硬化,以承受发动机的强大动力。当第八代中置引擎科尔维特(发烧友称之为C8)首次亮相时,Tremec的变速箱似乎比必需的还要大,现在我们知道它为什么需要那么大的尺寸了。

应对动力

当一辆车产生如此巨大的动力和速度时,能够以同样出色的操控和制动来控制它就变得更加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COTA赛道的圈速如此令人紧张的原因。参加赛道试驾的每一位记者走出ZR1时,衬衫都湿透了。如此高度的专注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ZR1采用了与Z06之前相同的悬挂技术。这包括磁性悬挂控制主动阻尼减震器、电子限滑差速器以及科尔维特的牵引力管理稳定性控制系统。在赛道驾驶时,售价8,495美元的ZR1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套件和1,500美元的ZTK性能套件,在最高速度下能产生1,200磅(约544公斤)的下压力,将ZR1牢牢地压在赛道上,轻松应对高速过弯。

这种下压力的产生始于贯通式引擎盖的导流槽,它将车头下方的空气导入,并排出到挡风玻璃上方。“有了这个,一切都运作得更好,”性能车辆空气动力学技术总工程师David Caples说道。“我们有贯通式引擎盖和尾翼,以及与Z06相同的翼下分离器、俯冲翼和底板翼片,但它们协同作用得更好。”

他表示,车队从计算流体动力学建模开始开发车辆的空气动力学。随后进行了模型风洞测试,然后是全尺寸风洞测试,最后是赛道测试,以微调诸如巨大尾翼的精确角度等细节。

与Z06的最大下压力空气动力学配置相比,ZR1的下压力增加了33%,而风阻的增加却微乎其微。“这简直是免费的性能提升,”Caples得意地说。

在COTA赛道上,ZR1配合ZTK套件在整个赛道上的表现都更加精准和灵敏,而普通版ZR1则比Stingray更加如此。多花十万美元,你就能获得一款更精准的赛道利器,同时马力也翻倍有余。如果它也能提供对COTA赛道12号弯更清晰的视野就好了!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Dan Carney Avatar

Dan Carney

科技领域特约撰稿人

Dan Carney 自 1998 年以来一直是《流行科学》的汽车特约撰稿人。在此期间,他记录了电动汽车技术从昂贵、不切实际的科学项目到即将进入主流市场的车辆的演变过程。他还见证了驾驶辅助技术的发展及其最终发展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