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上最小的熊生活在从中国南部延伸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低地森林中。太阳熊体型小巧,长约四英尺,体重约120磅,它们是出了名的害羞、独居的动物。
科学家认为,熊的大部分社交互动发生在其交配季节以及雌熊抚养幼崽期间,幼崽会与母亲待上两年或更长时间。
因此,当研究人员在马来西亚的一个保护中心看到成对的太阳熊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精确地模仿彼此的面部表情时,他们感到非常震惊。这是一种社会智能的迹象,此前仅在人类和类人猿身上发现过。
“这非常令人惊讶,因为太阳熊并不是一种群居动物,”朴茨茅斯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一项新研究的合著者玛丽娜·达维拉-罗斯说。这项研究详细描述了周四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观察结果。
在此之前,它们出名的标志是胸部上的一片金黄色半圆形毛皮。许多人认为这种独特的标记(像指纹一样,每只熊都不同)看起来像初升的太阳,这也是它们俗称的由来。太阳熊拥有锋利的爪子和漫画般长的舌头,它们会挖掘树皮、白蚁丘和蜂巢来寻找零食。(让农民们头疼的是,它们偶尔也喜欢吃椰子或香蕉。)它们可爱得令人难以忍受,但你脑海中浮现的社会智能动物形象中,不太可能包含它们。
类人猿和猴子与人类有明显的联系,因此它们的社会交流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也有些在意料之中。“太阳熊拥有这种复杂面部交流能力,与人类没有特殊的进化联系,”达维拉-罗斯说,“因此,这种高级模仿形式几乎肯定也存在于其他物种中。”
事实上,这种被认为是高级的、仅在人类中才有的交流方式,其分布范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就像我们在交谈时会回以微笑来表达同情一样,太阳熊可能也会模仿彼此的面部表情来加强社会联系。毕竟,我们并没有那么特别!
为了弄清具体情况,达维拉-罗斯和她的同事们研究了来自婆罗洲太阳熊保护中心的视频片段。在那里,这些动物被安置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但有足够的空间让它们选择过独居的生活。太阳熊偶尔会进行一种玩耍式的摔跤——有时是温和的,有时是粗暴的——期间,一只熊会做出“张嘴”的表情,嘴巴张开,舌头伸出。研究人员认为,通过精确而即时地模仿这个表情,玩耍的伙伴熊是在发出信号,表示它们准备好进行更粗暴的玩耍了,这是更紧密社会联系的标志。
研究人员研究了22只年龄在2至12岁之间的太阳熊两年来的视频片段。他们在数百次玩耍互动中对熊的面部表情进行了分类。在此期间,22只熊中有21只表现出了张嘴表情,其中13只在看到玩伴表情后的一秒内做出了模仿。
如果研究人员的理论在野外也成立——达维拉-罗斯希望进行这方面的测试,尽管这很难,因为野生的太阳熊数量很少而且极其独居——这将颠覆我们认为人类交流方式优于其他物种的看法。
“我们可以对太阳熊的社会行为进行很多猜测,因为在找到‘监视’它们在热带雨林中的方法之前,可能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IUCN太阳熊专家组联合主席、未参与这项新研究的保护生物学家加布里埃拉·弗雷德里克森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PopSci》。“但从它们在围栏里的行为来看,它们似乎相当能够进行相当不错的社交互动!”

我们确切地知道,人类、类人猿以及被驯化与我们同住的动物使用面部表情进行交流。达维拉-罗斯在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我们看着我们的犬类伴侣时,它们的表现会更夸张。但如果独居的太阳熊能够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并且能够快速而准确地互相模仿,那么认为其他各种动物也是优秀的沟通者就完全说得通了。达维拉-罗斯表示,她有兴趣研究老虎或云豹等独居掠食者的这方面行为。
除了颠覆我们对动物王国交流方式的世界观之外,了解太阳熊如何进行社会联系和互动,在保育方面也可能非常有益。IUCN将太阳熊列为易危物种,原因有多种——农民在它们破坏庄稼时杀死它们,当地人为了把幼崽作为宠物出售而杀死母太阳熊,还有一些太阳熊被囚禁起来,它们的胆汁被提取出来用于中药或在黑市上出售。虽然要真正拯救太阳熊需要文化变革和新法律,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难以捉摸的动物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对它们进行康复,并赋予它们在野外生存所需的技能。
“我们看到这些动物身上有巨大的潜力去学习更多,”达维拉-罗斯说。“了解更多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它们生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