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2月3日,指令长比尔·麦克阿瑟和随队工程师瓦列里·托卡列夫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行走。国际空间站的摄像机向观看NASA电视台直播的观众展示了这两名宇航员在太阳能电池板半遮挡下的工作场景。然后,摄像机捕捉到了一个身体漂向太空的画面。托卡列夫若无其事地向他失去束缚的同事告别,说道:“再见了,史密斯先生。”那个漂浮的身影看起来像一个人,但它不是。它就是Suitsat,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卫星。
Suitsat的故事离不开Orlan宇航服的故事。

Orlan是苏联20世纪60年代L-3月球着陆计划的产物,该计划旨在赶在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之前,让苏联宇航员登陆月球。这项任务的一部分涉及让宇航员通过舱外活动(EVA)在月球轨道飞船和专门的月球着陆飞船之间转移,这意味着他需要一套特殊的太空行走服。
为实现这一未竟的月球着陆任务所做的研发,突显了舱外活动(EVA)对未来任务的重要性,并由此诞生了两款宇航服。第一款是轻便的应急救援服。第二款是更重、更复杂的半硬壳舱外活动服,名为Orlan。Orlan是一款可靠的后开式宇航服,穿脱仅需五分钟。它还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体重的宇航员。
Orlan宇航服——在此案例中是Orlan-D型号——于1977年12月20日首次用于太空行走。在此之后,它成为“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的标准配置,而更新的版本则一直驻留在国际空间站上。这套重达108公斤(238磅)的宇航服,在纯氧压力为5.8 psi的情况下,能够支持宇航员进行长达7小时的舱外活动。
“驻留”是关键词。每一套Orlan宇航服的设计都是为了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存储和维护,并且每套宇航服都有4年的运行寿命,可执行约12次舱外活动。当宇航服磨损时,事情就会变得棘手。俄罗斯的“联盟号”返回舱没有能力将Orlan宇航服带回地球,所以它就留在太空。
那么,如何处理一架已达运行寿命且无法带回地球的宇航服呢?嗯,如果你是谢尔盖·桑布罗夫,你会把它变成一颗卫星。
桑布罗夫的团队提出了将废弃的Orlan宇航服改造成功能性卫星的想法。计划是将其释放,让它消耗内部电池,同时向地球广播状态信号。这次测试将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在关闭冷却系统的情况下,宇航服是否会过热?在绕地球翻滚时,它是否会清晰传输信号?关闭生命支持系统后,电池是否能持续更长时间?这些对于一架空宇航服来说似乎很奇怪的测试,其最终目的是收集数据,为下一代Orlan宇航服提供信息。
于是,旧的Orlan宇航服被装上了三块电池、一个无线电发射器以及用于测量温度和电池电量的传感器。在2006年2月的那次舱外活动中,Suitsat,也就是所谓的“伊万·伊万诺维奇”或“史密斯先生”,被从空间站踢开,开始绕地球飞行。它传输着信号,工程师们追踪着它的进展,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也在收听。
然而,测试并没有持续太久。Suitsat的电池在完成两个轨道后就失效了。信号减弱,最终消失。Suitsat继续绕地球飞行,直到其轨道逐渐衰减。2006年9月7日,这颗令人毛骨悚然的卫星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坠落在南大洋上空。
来源:NASA Orland PDF;Space.com文章 此处、此处 和 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