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外星巨型结构”恒星确实存在异常

KIC 8462852 恒星的神秘之处可能并非外星人所为,但也未必是彗星
Illustration of the star KIC 8462852
尽管科学家们曾推测这颗恒星奇特的光线波动可能来自一群巨型彗星,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解释能够完全吻合。NASA/JPL-Caltech

天文学家非常想知道距离我们 1480 光年的一颗恒星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

去年10月,天文学家提出了 KIC 8462852 恒星可能被某种巨大的外星结构环绕的观点。尽管这种可能性不大,但科学家们仍然难以对这颗恒星的异常行为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这颗恒星的光度会不时地变暗,幅度高达 20%。相比之下,一颗围绕该恒星运行的、与木星一样大的行星,最多只会遮挡恒星 1% 的光线。天文学家杰森·赖特(Jason Wright)曾提出,可能有一群物体,或许是外星太阳能电池板,正环绕着这颗恒星运行,导致其光度变暗。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 监听 来自这个假想外星文明的 无线电激光 通信信号,但一无所获。

到目前为止,主流的假说是有一群彗星围绕着这颗恒星运行,偶尔会聚集在一起,遮挡其大部分光线。一份 新发布的 arXiv 论文 指出,这种解释也并不太可能。

要解释这颗恒星的光度变暗模式,需要 64.8 万颗巨型彗星。

在这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中,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布拉德利·谢弗(Bradley Shaefer)描述了他对哈佛大学历史天文底片的深入研究。在查看了过去一个世纪的 1232 张感光板后,他发现这颗恒星不仅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剧烈的亮度变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亮度还在逐渐减弱。这两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很可能有关联。

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里,这颗恒星的亮度下降了 16.5% 至 19.3%。谢弗写道,对于这种类型的恒星来说,这种趋势“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这类恒星的亮度应该非常稳定,其演化只会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产生变化。”

他进一步计算了需要多少彗星才能解释这些现象,答案是:数量极其庞大。

此前,科学家们估计需要 36 颗巨型彗星才能解释这颗恒星偶尔出现的 20% 的光度下降。为了解释一个世纪以来的亮度衰减,谢弗计算你需要 64.8 万颗直径为 200 公里(124 英里)的彗星。相比之下,我们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彗星直径为 60 公里。而 KIC 8462852 恒星周围的假想彗星总质量需要是 柯伊伯带 中所有物质总质量的四倍。

谢弗写道:“我实在无法理解,如何可能在同一颗恒星周围存在大约 64.8 万颗巨型彗星,并且它们的轨道能够协调一致,在过去一个世纪里都从这颗恒星前方经过。”“因此,我认为这种持续一个世纪的亮度衰减有力地反驳了用彗星族假说来解释开普勒望远镜观测到的亮度下降。”

尽管谢弗没有提出替代理论,但他的分析提供了第二条数据线索,表明 KIC 8462852 恒星周围确实存在着某种异常——这并非仅仅是发现这颗恒星异常行为的开普勒望远镜产生的偶然现象。

科学界目前之所以没有解释,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外星人所为。大多数重大发现最初都不会有显而易见的解释。但无论在这颗遥远的恒星上发生了什么,这肯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arXiv 转自 Gizmodo]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