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无人机从导弹发射筒中出现,就像蝉从蛹中喷射而出。一旦进入空中,它的翅膀就会弹开,尾舵会收起,然后向前推进,就像一枚假扮飞机的导弹。这就是“土狼”无人机,2 月 26 日,美国海军宣布了一项价值近 3300 万美元的合同,将其中的一些无人机改造成自主蜂群武器。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五角大楼希望确保这些蜂群可以从机器人船或潜艇上发射。
由国防巨头雷神公司制造的“土狼”广泛属于被称为“巡飞弹”的武器家族。巡飞弹介于导弹和无人机之间,就像飞机最接近地雷一样。凭借无人机式的传感器和人工控制器,这种类型的武器可以在空中停留很长时间,同时寻找目标。最大的巡飞弹甚至可以在找不到敌人的情况下,起飞、寻找目标,然后降落在跑道上,以便随时再次起飞和作战。
这款“土狼”是一种小型机器,专为短时间、一小时的飞行而设计。虽然这远不及“死神”这样高空飞行的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但与导弹相比,从发射到击中目标之间的时间还是长得多,导弹一旦发射就直接飞向撞击区域。
雷神公司吹嘘说,“土狼”无人机最初的设计是低成本且可消耗的,是一种一次性使用和更换的机器,而不是需要维护的。在“土狼”被称为“土狼”之前,它叫做“LOCUST”,意为“低成本无人机蜂群技术”,海军研究办公室曾在 2015 年测试过从发射管中发射一群该飞行器。
[相关:海军计划从发射管发射无人机群]
蜂群同步是指无人机在一名飞行员的指挥下,协同飞行相似的航线或执行相似的任务。无人机在飞行中能够自主协调,即使在飞往人类设定的坐标时,也能大大减轻了驾驶飞行的认知负担。
让几架无人机执行同一项任务,可以降低对任何一架无人机成功的依赖。只要有一些飞行器完成了任务,整个任务就算成功,特别是那些失败的飞行器一开始就是被设计成一次性使用的。
“土狼”的可消耗性已经在一些现实场景中发挥了作用。2014 年,NOAA 将它们投入到飓风“爱德华”中。这些无人机可以从空中投放,并在释放地点以 50 英里(约 80 公里)的距离飞行,收集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数据,直到被摧毁。
这项最新合同将把“土狼”无人机开发成用于对付更普通目标的武器。
合同授予指出,这些无人机将用于“提供来自海上平台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以及精确打击能力”。简而言之,它们将始终侦察敌人,但仅在某些时候充当武器。
至于目标,陆军已经试验将“土狼”无人机用作反无人机武器——即机器人,它们被设计成在空中与其它无人飞行器碰撞并爆炸。与特殊的雷达系统配合使用时,“土狼”在这种情况下是名为“Howler”的反无人机系统的一部分。
由于“土狼”无人机可以在飞行中传输和接收信息,因此它们似乎很适合与现有的传感器和探测系统配合使用,从地面雷达站到舰船上已部署的传感器。根据携带的有效载荷,“土狼”可以将海面目标的视觉或红外视频传回给人工指挥官。
在其武器化蜂群编队中,人工指挥官可以派遣多架“土狼”攻击敌舰,其中一些无人机提供有关目标的更好信息,而另一些则滞空提供视频证据,证明攻击已成功。
这项新合同授予最引人注目之处不仅仅在于海军希望将廉价无人机变成蜂群武器。更重要的是,海军将武装无人机视为快速获得“从无人水面舰艇(USV)和无人水下舰艇(UUV)的作战发射能力”的方式,即机器人船和机器人潜艇。
总而言之,“土狼”可能成为舰队防御最外围的默认武器。随着机器人船在编队边缘运行,“土狼”的发射将提前进行侦察,一旦发生危险,这些侦察兵本身就可以变成一群暴力能量,机器人从机器人发射,旨在爆炸以保护人类(希望是远程控制)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