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察号”着陆器上的仪器每天都会发回数据,证明这颗红色星球并非真的死去。火星地震震动着地震仪。地表的涡旋被板载气压传感器记录下来。温度传感器则帮助追踪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然而,尽管着陆器取得了成功,但有一个探测器在执行任务时却遇到了火星环境的阻碍。有什么东西卡住了“洞察号”这个长 15 英寸、因其挖掘能力而被称为“鼹鼠”的挖掘探测器。它本应深入火星沙层以探测行星的温度,但却卡在了半埋的状态。一个跨国团队的“麦格盖弗”们花了一年时间制定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计划,试图让“鼹鼠”重新开始挖掘,但它仍在原地挣扎。如今,他们最后的绝招——直接将“鼹鼠”推入土壤——已显示出初步成功的迹象,NASA 周五在 Twitter 上宣布。
“鼹鼠”是“洞察号”高温流和物理性质探测包(HP3)的测量探测器,其目标是追踪火星自身的温度变化。这种热量来自火星的核心,火星的核心就像地球的核心一样,仍然保留着行星诞生时的温度。通过测量它,研究人员希望了解火星的形成过程——但从这个杆状“鼹鼠”目前的位置来看,它们只能读取地表温度。任务规划者希望它能深入地下 15 英尺,以避开火星季节造成的温度波动,从而干扰读取行星的真实温度。
可能是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但更可能的罪魁祸首似乎是火星的土壤。之前的观测让设计该探测器的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工程师们认为,它会挖掘松散的沙子。他们设计“鼹鼠”像鼓风锤一样上下敲击,每次敲击都会下沉,并能绕过任何中等大小的岩石。但探测器遇到的土壤似乎更像泥土,而不是沙子;它会粘在一起,不会在“鼹鼠”周围坍塌,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让它挖掘。它需要一点推力。
“我一直觉得,‘不如让马克·沃特尼(《火星救援》小说中的虚构主人公)过去推‘鼹鼠’一把吧,’” HP3 的首席研究员蒂尔曼·斯波恩说。
但由于没有火星探险家伸出援手,斯波恩和他所在的“异常响应小组”的同事们不得不就地取材,使用他们唯一可用的工具——“洞察号”机械臂末端的一个小铲子般的“挖掘器”。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尝试过夯实“鼹鼠”周围的洞壁,用附近的沙子填埋洞口,以及通过用挖掘器将“鼹鼠”压在洞壁上来增加它的抓地力。但都徒劳无功。
二月下旬,该团队进入了斯波恩称之为“C 计划”的阶段。他们将挖掘器置于“鼹鼠”尾部上方,并将其直接向下推入土壤。这个举动很冒险,因为一条为“鼹鼠”提供动力和通信的精密电缆连接在“鼹鼠”的后部,一次猛烈的撞击可能会损坏它。“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搏,”斯波恩去年秋天接受采访时说。
但之前的那些操作并非徒劳,因为几个月的练习让团队掌握了娴熟的挖掘器操作技巧,使得 C 计划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安全。“我们都越来越有信心,意外损坏电缆(及其电源和数据线)的风险足够小,值得冒险,”斯波恩在二月份的博客上写道。
到目前为止,这个举动似乎奏效了。根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一位发言人的说法,在向下按压的同时,操作人员指示“鼹鼠”挖掘了 25 次。在理想条件下,这足以使其下沉几英寸。早期的图像显示,“鼹鼠”可能挖掘了半英寸,尽管任务规划者们正焦急地等待更多数据,然后才能宣布该仪器得救。
如果“鼹鼠”真的又开始挖掘了,下一步将是将其完全推入地下。然后,团队将利用他们辛辛苦苦获得的“园艺”技巧(如斯波恩所说),让洞壁坍塌,并将附近的沙子刮入洞内,希望能将“鼹鼠”彻底掩埋。“这两种技术最终都可以用来填埋坑洞,然后按压填充部分的表面,为下方的‘鼹鼠’提供摩擦力,”斯波恩写道。
团队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将了解更多关于“鼹鼠”的位置——及其命运。“如果这都没用,”斯波恩说,“那么我认为我们只能得出结论,那里很可能有一块石头。”
2020 年 3 月 18 日下午 2:13 修正:本报道已更新,增加了喷气推进实验室关于“鼹鼠”挖掘深度的额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