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地球过去五亿年的历史中,有五次被广泛接受的重大生物大灭绝事件。但近期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的新发现表明,可能还存在另一次——一次创造了有利条件,让恐龙得以统治世界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项新提出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约2.33亿年前的卡尼期多雨期(Carnian Pluvial Episode,简称CPE)。根据这项研究,该事件导致了33%的海洋属(仅次于物种的分类单位)的消失。加拿大西部的大规模火山喷发可能导致了该事件,它们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变暖和持续约一百万年的降雨期。之后,气候条件迅速从湿润转为干旱,再加上该时期植物的生长增加,为恐龙的繁盛提供了温暖、富含氧气的理想环境。
要收集足够的数据来将一次新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定义为“重大”是困难的。当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地质学意义上的,可能指数千年)全球75%的物种灭绝时,就属于重大生物大灭绝。但很难确切知道在任何特定时期,有多少比例的动植物灭绝了。在过去的5.45亿年里,至少发生了五次这样的事件,其中大多数是由大规模火山喷发引起的。地球历史上也发生过许多次较小的生物大灭绝,其中大约20%到40%的物种消失。
纽约大学地质学家迈克尔·兰皮诺博士(Dr. Michael Rampino)去年发表了一篇关于2.6亿年前另一次潜在重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的论文。他认为,CPE事件的规模并不完全符合如此灾难性事件的标准。尽管该时期消失了33%的海洋属,这已经相当显著,但与被认为是“重大”事件所需约75%到90%的物种(通常约45%的属,但没有直接换算方法)的灭绝率相比,仍有差距。
兰皮诺说,CPE事件造成的损失“不像白垩纪-第三纪界线那样是彻底的灾难”,那次事件导致了所有非鸟类恐龙的灭绝。“但足以让古生物学家在回顾记录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物种消失了。”
然而,可能为时过早完全排除CPE是一次重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文章中承认,他们没有足够精确的测年数据来证实研究者调查的时间范围内,特别是陆地动植物,究竟有多少物种真正灭绝了。在这段时间内可能还有更多物种消失了——需要更精确的测年机制才能确切知晓。
但仅仅因为CPE灭绝事件不像五次最大的事件那样“重大”,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可以清除在先前环境中繁盛的物种,为其他类群在灾难后的世界中进化和扩张腾出空间。
兰皮诺说:“这是一种重塑进化,或者重塑受灭绝影响的各种生态系统中主要参与者的方式。”
无论该事件未来是否会被列入五次被广泛接受的重大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列,它无疑为物种多样化奠定了基础,进而促成了现代生态系统的形成——特别是第一批哺乳动物以及更现代的珊瑚、浮游生物和爬行动物的进化。
兰皮诺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在种一棵灌木,然后你把它修剪一下,它又重新开始生长。“但也许一些以前长得不太好的枝条开始长得更好,而有些枝条则消失了。”火山喷发和突然的气候变化给许多物种带来了灾难——但最终,它们让更多物种得以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