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地球约15,000光年,我们星系中的一团“多云”空间会像时钟一样发出超亮的伽马射线闪光。这还不是全部——研究人员发现,这团宇宙气体云发出的异常“心跳”正与一个距离它100光年的黑洞的脉动同步跳动。研究人员仍然对这两个天体之间不同寻常的远距离联系感到困惑。
利用来自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和美国宇航局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的数据,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这个位于天鹰座(Aquila)的已知微类星体系统SS 433,距离地球约15,000光年,其“心跳”异常。参与这项发现的科学家们在一篇于周二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上的论文中阐述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微类星体是我们星系中非常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utsches Elektronen-Synchrotron)的阿斯图菲西卡(astrophysicist)和洪堡学者(Humboldt Fellow)、该研究的合著者Jian Li说。“这可以为研究粒子如何在宇宙中产生和传输提供一个试验场。”
SS 433于1977年被发现,成为有史以来已知的第一个微类星体,此后仅识别出几十个。微类星体是类星体的缩小版本——类星体是已知宇宙中最明亮、最遥远的类恒星天体——它们都被认为是由旋转的黑洞驱动的。
在SS 433系统中,一个黑洞围绕着一个质量是地球太阳30倍的巨星运行。黑洞从巨星那里吸取物质,形成一个旋转的吸积盘,然后汇入黑洞。虽然部分物质落入黑洞,但有些物质通过盘中心的两股喷流向相反方向射入太空,就像轮子上的销钉一样。SS 433的盘面像一个陀螺一样以约162天的周期摇摆,导致两股流动的喷流螺旋式地射入太空,而不是以两条直线射出。
当研究人员对距离SS 433约100光年的一个不起眼的天体云(称为Fermi J1913+0515)进行时间分析时,他们探测到了一个与SS 433周期完全相同的伽马射线信号——162天。“这个周期性是之前的论文或理论所没有预料到的,”Li说。“发现这种明确的时间联系,在距离微类星体约100光年,甚至不在喷流路径上的地方,是突如其来且极其出色的。”
那么,这两个没有关联的天体为何会同步脉动呢?Li和他的同事们有一个理论来解释:来自黑洞流出的质子与气体云相互作用,导致伽马射线发射和“心跳”。质子在黑洞流出端的喷流末端产生,然后被注入气体云中。当质子撞击气体云时,它就会发出伽马射线。这些伽马射线脉冲可能构成了研究人员发现的宇宙“心跳”。
“最近发现的新费米源与SS433的进动周期同步脉动,为我们提供了关于SS433发射的相对论性粒子传播的新信息,”都柏林城市大学(Dublin City University)的天体物理学教授Masha Chernyakova说,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换句话说,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高能粒子是如何被抛射到宇宙中的。
然而,正如Chernyakova指出的那样,该源相对较弱,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更多数据来真正了解这对不太可能同步的天体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Li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利用西班牙IRAM 30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进行后续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