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地球上能够持续这么久,简直是一个宇宙奇迹

我们究竟有多幸运?
A shooting star in a night scene over the Arabian Desert
地球的沙漠比整个行星和系外行星更宜居。Cerqueira/Unsplash

Toby Tyrrell 是南安普敦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本文最初发表于 The Conversation

进化花了 30亿到40亿年 才产生了智人。如果在此期间气候曾一次彻底崩溃,那么进化就会戛然而止,我们就不会出现在这里。因此,要理解我们是如何在地球上存在的,我们需要知道地球是如何在数十亿年里保持适宜生命生存的。

这并非易事。当前的全球变暖向我们表明,即使在短短几个世纪内,气候也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气候更容易改变。计算表明,在短短几百万年内,地球的气候就有可能恶化到低于冰点或高于沸点的温度。

我们还知道,自生命首次进化以来,太阳的亮度增加了30%。理论上,考虑到早期地球的海洋并不总是 普遍 处于冰冻状态——这被称为“年轻太阳悖论”。然而,不知何故,这个宜居之谜被解开了。

1991 eruption of Mount Pinatubo in the Philippines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喷射了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温度暂时下降了0.6摄氏度。SRA Blaze Lipowski / picryl

科学家提出了两种主要理论。第一种是地球可能拥有类似恒温器的东西——一种(或多种)反馈机制,可以防止气候永远偏离致命的温度。

第二种是,在数量庞大的行星中,也许有些只是侥幸存活下来,而地球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几十年发现我们太阳系外有许多行星——所谓的 系外行星——使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对遥远恒星的天文观测告诉我们,许多恒星都有行星围绕它们运行,其中一些行星的大小、密度和轨道距离使得理论上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据估计,仅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就有至少 20亿颗这样的候选行星

科学家们渴望前往这些系外行星,研究它们是否也像地球一样,拥有数十亿年的气候稳定性。但即使是离我们最近的系外行星,那些围绕 比邻星 运行的行星,也都在四光年之外。观测或实验证据很难获得。

相反,我通过建模探索了同一个问题。我使用了一个旨在模拟行星(不仅仅是地球)气候演化的计算机程序,首先 生成了10万颗行星,每颗行星都具有随机不同的气候反馈集。气候反馈是能够放大或减弱气候变化的过程——例如,考虑北极海冰融化,这使得反射阳光的冰变成了吸收阳光的开阔水域,从而导致更多的变暖和更多的融化。

earth habitability simulations
模拟的重复运行并不相同:随机生成了1000颗不同的行星,并且每颗行星都运行了两次。A显示了第一次运行的结果;B显示了第二次运行的结果。绿圆表示成功(在30亿年内保持宜居),黑圆表示失败。Toby Tyrrell

为了研究这些多样的行星在巨大(地质)时间尺度上保持宜居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进行了100次模拟。每次模拟,行星都从不同的初始温度开始,并暴露于一组随机不同的气候事件。这些事件代表着气候变化因素,如超级火山爆发(例如 皮纳图博火山,但规模要大得多)和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在100次运行的每一次中,行星的温度都会被跟踪,直到它变得太热或太冷,或者它已经存活了30亿年,此时它就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智慧生命摇篮。

模拟结果为这个宜居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至少在反馈和运气的重要性方面是如此。行星拥有如此强大的稳定反馈机制,以至于无论随机气候事件如何,在10万次模拟中只有一次(实际上只有一次)能够100次都保持宜居。事实上,大多数至少有一次保持宜居的行星,在100次模拟中不到10次。在模拟中,行星能够保持宜居30亿年的几乎每一次,部分原因在于运气。同时,仅靠运气也被证明是不够的。那些被特别设计成没有任何反馈的行星,从未保持宜居;随机游走,受到气候事件的摆布,从未坚持到底。

这个总体结果,即结果部分取决于反馈,部分取决于运气,是稳健的。模型的所有各种改变都没有影响它。因此,这意味着地球必然拥有些气候稳定反馈机制,但同时 好运气 也一定在它保持宜居的过程中起到了作用。例如,如果一颗小行星或一次太阳耀斑比实际的稍大一些,或者发生在一个稍有不同的(更关键的)时间,我们今天很可能就不会出现在地球上了。这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理解为什么我们能够回顾地球生命进化、多样化并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产生我们的非凡、延绵久远的历程。

The Conversation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