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午夜

距离午夜只剩 100 秒。
A mushroom cloud
1952 年核武器试验。美国能源部

末日之钟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午夜——如此之近,以至于我们不再以分钟,而是以秒来倒计时走向象征性的毁灭。根据《原子科学家公报》的说法,我们距离午夜只剩 100 秒。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末日之钟?

末日之钟既不是毫无意义的艺术项目,也不是精确的科学测量;它介于两者之间。这个图形于 1947 年首次推出,当时 艺术家 Martyl Langsdorf 为《原子科学家公报》封面设计了一个时钟面,显示距离午夜还有七分钟。她选择 11:53 p.m. 这个时间有些随意,但其目的是让人们思考核时代的生命变得多么危险。这恰恰是《原子科学家公报》的宗旨,该公报由一群曾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作为对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回应而发布。

当末日之钟敲响午夜时会发生什么?

根据末日之钟的位置,我们此时此刻,或者任何其他时刻,都并非距离世界末日般的灾难只有 100 秒。事实上,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当时世界可以说是最危险地徘徊在核战争的边缘,而那个臭名昭著的分针却一动未动。这个时钟(顺便说一句,它并不真实存在——你无法去参观它,那可能会是你计划中最有存在主义意义的漫长周末)旨在提醒我们,自我们的物种进入核时代的那一刻起,全球性灾难就近在咫尺。它不会追踪日常威胁;一个由科学家和政策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每年只召开两次会议,以决定是否该让时钟向前拨动,他们也只是不定期地宣布时钟指针的移动(或不动)。

是什么让末日之钟嘀嗒作响?

在其最初的版本中,时钟的嘀嗒声取决于一个人的意见:Eugene Rabinowitch,一位编辑了《原子科学家公报》早期印刷版的科学家。他利用自己的科学专业知识和同事研究人员的意见来决定是否是时候让时钟向前(或向后)拨动。现在,由《原子科学家公报》的科学与安全委员会以及其赞助委员会(包括 1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做出决定。该小组试图确定世界是否比前一年客观上更安全或更不安全,并相应地向前或向后拨动分针。尽管最初是为了警示核扩散的威胁,但自 2007 年起,设定时钟的人们开始将气候变化纳入考量。

末日之钟停在距离午夜 100 秒有多糟糕?

同样,这只是一个比喻——没有人对我们被毁灭的统计可能性与一年前相比进行过精确计算。但是,作为一组具有长期评估我们物种状况历史的专家,末日之钟背后的那些人值得我们关注。

2018 年,《原子科学家公报》将时钟向前拨动至距离午夜两分钟——这是它曾达到的最近距离,与冷战时期的水平相同。2019 年,时钟保持在那个位置。现在我们又向前推进了 20 秒,进入了新的领域。

《原子科学家公报》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achel Bronson 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现在用秒来表达世界距离灾难有多近——而不是小时,甚至不是分钟。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接近末日的一次。我们现在面临着真正的紧急情况——一个绝对不可接受的世界局势,已经消除了任何容错或进一步拖延的空间。”

该组织强调了在 2018 年影响他们决定的三个因素:核战争的威胁、气候变化失控日益严重的灾难,以及在线虚假信息的蔓延。

该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说世界比冷战时期更接近末日——当时美国和苏联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比现在多数万——这是一个需要严肃解释的深刻论断。”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Rachel Feltman Avatar

Rachel Feltman

特约编辑

Rachel Feltman 是《流行科学》的特约编辑。她主持并监督热门播客“我这周学到的最奇怪的事情”,并帮助充实杂志的数字版内容。她住在泽西城,与她同样高挑的丈夫和同样年长的猫一起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