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万年前,今天鳄鱼和短吻鳄的祖先曾经用后肢在如今的韩国漫步,科学家们于6月11日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公布了这一发现。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系列长约9英寸的脚印,属于一种古老的肌龙类,这个类群包括现存的鳄鱼(短吻鳄、鳄鱼和其他体型相似的爬行动物)以及它们的已灭绝的近亲。这些痕迹都是由该动物的后脚留下的,表明它采取的是两足行走的方式。
“在这里,在一个地点,我们有了关于双足鳄鱼的第一个真正确凿的证据,”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古生物学家、新发现的合著者Martin Lockley说。“这些动物总是沿着狭窄的轨迹行走,一只脚在前,另一只脚在后,[而且]从没有前脚的脚印。”
这些在韩国南部海岸泗川市附近发现的脚印最初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去年11月Lockley拜访同事时,他们讨论了这些奇怪的痕迹是否可能是由一只巨大的翼龙留下的。研究人员此前曾推测,这些飞行爬行动物可能对在韩国发现的其他保存不佳的痕迹负责;它们在陆地上直立行走,可能避免翅膀陷入泥泞。
然而,Lockley怀疑新的脚印是由一种截然不同的生物造成的。总的来说,这些痕迹让他想起了他在北美、欧洲和非洲的遗址中见过的更小的痕迹。科学家们此前曾将这些1到3英寸的脚印归因于侏罗纪时期(约2亿年前)生活的、体型相当于家猫的纤细的肌龙类。
当Lockley和他的同事们参观遗址时,他们能够检查构成17条不同路径或轨迹的众多脚印。“脚的结构保存得非常好,”Lockley说。“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脚垫的每一个细节。”其中一条轨迹的脚跟区域显示出清晰的鳞片压痕,类似于现代鳄鱼通常看到的鳞片。
这些可追溯到白垩纪早期的新脚印的形状和结构,与猫大小的肌龙类留下的脚印非常吻合。然而,它们较大的尺寸暗示了一种体长可达10英尺的肌龙类。还有一个关键的区别:与更古老的近亲和现代鳄鱼不同,这种肌龙类不是四足爬行。它留下的狭窄轨迹表明,该动物的移动方向是直线,类似于人类,而不是在四肢张开的情况下摇摆行走。
“这些家伙可能在湖边巡逻,寻找死鱼或…它们可以捕食的动物,”Lockley说。“但它们不像现代鳄鱼;它们没有适应生活在水中。”
他表示,新的发现还表明,此前令他的团队困惑的那些保存不佳的大型痕迹是由双足肌龙类而非巨大的翼龙造成的。
未参与此项研究的南卫理公会大学古生物学家Anthony Fiorillo说,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即这些新痕迹是由一种古老的鳄鱼近亲造成的。“这些痕迹非常漂亮;这毫无疑问,”他说。
Fiorillo说,这些新描述的肌龙类可能是在游泳时留下它们的足迹,而不是用双脚行走。他曾发表过研究,描述了在蒙古发现的一组由肌龙类留下的足迹,这种肌龙类可能利用其脚部在浅水区域的底部“蹬”前进。现代鳄鱼也被观察到利用后肢在水中蹬行。然而,Lockley和他的团队认为,这些痕迹通常不如他们检查过的痕迹整齐和完整。
Lockley和他的同事们将这些脚印命名为Batrachopus grandis。为古代脚印分配的描述性名称与授予化石骨骼的物种名称不同,例如《霸王龙》。Lockley说:“如果我们真的幸运,我们能找到完整的足部骨骼,然后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看看它们是否像灰姑娘的鞋子一样合脚。”
即使不能与特定种类的恐龙相匹配,脚印仍然是了解史前生态系统的宝贵窗口。Fiorillo说:“骨骼只告诉我们谁参加了舞会;足迹告诉我们行为,告诉我们他们在跳什么舞。”“所以足迹非常重要,但它也有很多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