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海洋中的塑料能自我燃烧会怎样?
这个想法可能离事实不远了。最近一项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当从北太平洋环流海域收集的四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后微塑料被置于太阳模拟器下时,它们会分解成有机碳。
目前,科学家预测,世界上有5万亿件塑料,其中大部分是微小的微塑料,目前正漂浮在世界海洋中,总重量超过25万吨。然而,研究人员估计,海面上的塑料仅占进入海洋的塑料总量的约百分之一。
然而,海面上的塑料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暴露在阳光下。阿隆·斯塔宾斯(Aron Stubbins)是该研究的作者之一,也是东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教授。他说,由于塑料是由碳聚合物组成的,阳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大块塑料分解成碳。
这些溶解的有机碳随后大部分被水中的海洋细菌“吃掉”,这些细菌很可能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
“它们只是将其视为另一种食物来源,”斯塔宾斯说。
在斯塔宾斯看来,塑料造成的最大危害似乎是大块塑料,因为它们会在阳光将其转化为碳之前,就进入海洋生物和海鸥的胃里。
他说,问题不在于它们可能向生态系统中释放什么,而在于它们在水中的物理存在。“它们更多的是一种物理上的干扰,无论是对我们而言,它们是一种难看的景象,提醒我们它们正在对地球造成的破坏,还是对其他可能误食它们的生物而言,”斯塔宾斯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更多的是一种物理污染物,而不是化学污染物。”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化学家科林·沃德(Collin Ward)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这项研究增加了人们对塑料可能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样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认识。他表示,目前我们都认为环境中的塑料会永远存在,但这项研究表明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沃德说,现在就想知道这项新知识如何影响未来海洋清理工作,可能还为时过早。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完成,我们发现这些发现的普遍性,我们最终可以考虑将此类信息纳入模型中,以优化清理行动,”沃德说。
虽然研究中的四种塑料大部分溶解后只是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食物,但其中一种塑料却对细菌造成了伤害。斯塔宾斯说,他不确定是杀死了它们还是抑制了它们的生长。但与在纯海水中的相同细菌相比,它们确实受到了影响。
斯塔宾斯说,制造塑料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有些类型的塑料在其溶解形式下确实有可能造成危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这种不愉快的副作用有多普遍。
沃德说:“在某些方面,某些材料不会在环境中永远存在,这令人欣慰,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这些转化产物的影响。”
然而,即使研究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对塑料溶解的碳都没问题,我们仍然不知道溶解的碳对大型生物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斯塔宾斯说,更不用说,世界上有很多塑料,例如进入河流的塑料,其浓度比海洋中的更高。海洋非常巨大。所以当阳光分解塑料时,这些化学反应的副产物在海水中比在河流或溪流等较小的水体中稀释得多。
斯塔宾斯说:“在那些地方,如果降解过程中释放出污染物,可能会更加令人担忧。塑料的浓度越高,释放的污染物浓度就越高。更高的浓度可能会在当地造成更大的危害。”
斯塔宾斯的一些下一步工作包括深入研究塑料分解的时间线——分解需要多长时间,驱动因素是什么,以及化学性质和材料尺寸分别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