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面以下数万英尺的地方,深海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在巨大的压力、冰冷的寒冷和绝对的黑暗中茁壮成长。在这个偏远的环境中,食物稀少,从较浅水域漂下来的鱼类尸体和碎屑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结果表明,它们也是有毒汞的主要来源,科学家于11月16日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道。研究人员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和克马德克海沟深处的生物体内发现了汞,这些海沟是海底最深处的海沟,并得出结论认为,下沉的腐肉是这种污染渗入海洋深渊的主要途径。
“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们排放的汞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该研究的合著者、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地球化学家乔尔·布鲁姆(Joel Blum)在电子邮件中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有一条类似传送带的机制,正在迅速将鱼类体内积累的表层汞输送到海洋最深处。”
每年,发电厂、工厂、矿山和其他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超过2000吨汞。这些汞最终会通过雨水、灰尘以及河流和河口的径流进入海洋。微生物将这种汞转化为一种名为甲基汞的毒性特别强的形式,它会在鱼体内积累,并损害食用受污染海鲜的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神经、免疫和消化系统。
今年,布鲁姆的团队和另外两组研究人员报道称,汞污染也到达了深海海沟的生物体内。当布鲁姆和他的同事们从约19685至33628英尺的深度采集到蜗牛鱼和类似虾的端足类动物时,他们在这些生物的组织中发现了高浓度的汞。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海洋学家卡尔·兰博格(Carl Lamborg)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作为参考,“如果一条鱼像金枪鱼那样(汞含量)超过百万分之零点五,我们就会劝任何人不要吃它,而这些生物的(汞含量)最高可达其六倍到(近)三十倍。”
布鲁姆的团队还比较了深海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称为同位素)汞的比例,与他们之前测量的浅水鱼类以及沉入深海的浮游动物、鱼类和其他碎屑中的汞的比例。布鲁姆说,令他们惊讶的是,深海鱼体内汞同位素的组成与生活在海洋上层约1600英尺的鱼类非常相似。它们与碎屑中的汞同位素不匹配。这些发现表明,深海生物体内大部分汞来自人类活动,而不是海底火山和热液喷口释放的,并且在拾荒者遇到新沉的鱼类尸体时被吞食。
海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原始、最偏远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在海洋底部附近存在铅、核试验产生的“炸弹碳”、20世纪70年代被禁止的化学品以及塑料。因此,汞也进入了海洋最深处也就不足为奇了。汞的涌入如何影响生活在这些栖息地的生物尚不确定,但布鲁姆说,“这可能不会对深海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
兰博格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测量到生活在热液喷口(从海底喷出汞到周围水域的裂缝)附近的生物体内汞含量很高;一些深海居民可能比生活在其他地方的动物对汞的抗性更强。“如果这些生物已经和汞共存了数百万年,也许它们已经进化出更好的解毒能力,或者只是更能有效地适应它,”兰博格说。
兰博格说,虽然我们食用的海鲜来自较浅的水域,但研究最深海沟的汞含量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整个海洋中的迁移和持久性。
这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对我们在那里捕鱼的阳光水域的汞污染做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