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可能促成了 长毛犀牛 的快速灭绝

毛茸茸的金色更新世动物无法忍受炎热。
Fully preserved woolly rhino named Sasha.
这只名叫萨沙的保存完好的猛犸象犀牛的表亲,在人类到来数千年后仍然具有遗传上的优势。Albert Protopopov

比利牛斯山野山羊、渡渡鸟、旅鸽和塔斯马尼亚虎只是人类过度捕猎并导致许多动物灭绝的几个例子。无论是为了战利品还是为了食物,这些动物在与人类大规模接触时走向了终结,这是它们无法承受的。

有些动物早在 17 世纪就已灭绝,而另一些动物可能更早地因人类活动而灭绝——尤其是像猛犸象犀牛这样的主要更新世巨型动物。这种毛茸茸的黄色生物,体型与今天的白犀牛相当,在 14,000 年前一直生活在从西伯利亚到伊比利亚的欧洲大陆。

这些生物,与猛犸象非常相似,面临着一套更加令人困惑的不幸情况,其中包括全球快速变暖,这最终结束了冰河时代。虽然很容易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人类,但曾经冰封的土地上不断上升的温度可能比研究人员之前认为的对它们的灭绝有更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关系,瑞典的一组科学家仔细研究了十五份猛犸象犀牛样本的基因组,并发现即使在人类到达犀牛领地 13,000 年后,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仍然强大而健康,几乎没有显示出过度捕猎会带来的衰退迹象。他们本月在 Current Biology 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样本包括在俄罗斯发现的几乎完全保存的冷冻标本以及在保存完好的古代狗或狼的胃中发现的未消化组织。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生 Edana Lord 表示,这些样本表明,在这些生物基本上从地球上消失前几千年,它们过得还不错。

使用从线粒体和核数据中提取的完整基因组,她和她的合著者能够确定,直到 18,500 年前,这些生物的遗传是多样化的,种群数量仍然相对强劲。

Lord 表示,这些结果,结合遗传多样性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表明“直到某个时点,种群数量一直保持不变。对于一个灭绝的物种,你可能会期望在某个时候出现某种衰退,但我们没有看到这种情况。”

她表示,大约 30,000 年前,人类开始出现在冰封的欧洲,如果他们真的进行了足够的狩猎活动来消灭整个大陆上重达两吨的带角野兽,那么到那时就会更加明显。如果猎杀了更多的犀牛,未来几代人的繁殖和迁徙就会导致遗传多样性下降。

Lord 表示,“这样的结果可能表明,之后的衰退非常迅速,并可能由气候引起。” 除了该物种的 DNA 强度外,Lord 在样本中还发现了基因特征,这些特征本应使犀牛在寒冷的气候中茁壮成长,这与在猛犸象中发现的特征非常相似。

犹他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专家 Tyler Faith(未参与此项研究)表示,这一观点可能也适用于冰河时代结束后灭绝的其他物种。但他认为,人类也可能在导致这些动物灭绝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如同“左右组合拳”一样。毕竟,Faith 说,像这些犀牛这样的大型食草动物繁殖缓慢,人类不必进行“灾难性屠杀”就能对种群造成影响。

Lord 表示,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确切知道谁应该为这些巨型毛球的灭绝负责,但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样本,希望能找到更接近它们正式消失时间的样本。她补充说,随着我们的气候变暖,许多我们今天看到的动物正在灭绝,西伯利亚仍在融化,这可能会将更多的猛犸象犀牛历史带回地表。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Sara Kiley Watson 是 Popular Science 的撰稿人,自 2021 年起负责可持续发展报道。她于 2017 年作为实习生开始在 PopSci 工作,并于 2019 年全职加入团队担任编辑助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