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lo Siracusa 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动物行为学教授。这是他讲述的在田野中的故事,由 Marion Renault 整理。
家猫通过瞳孔放大和皮肤抽搐等手势与同类交流。因为我们人类不擅长解读这种微妙的语言,所以我们的宠物学会了与我们使用其他类型的信号。呼噜声就属于这一类,但在共同生活了大约九千年之后,我们仍然不确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不一定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满足的信号。我们的毛茸茸的伙伴在兽医那里也会发出呼噜声,但它们并不完全喜欢被挤压和检查。相反,它们可能是在说:“我很脆弱,请帮助我。” 我们称之为“依偎行为”,动物用这种行为来索取关爱和关注——通常是向母亲索取,但也可能向它们的人类索取。
关于这种微妙的隆隆声还有其他理论。一种理论认为,它的频率有助于受伤猫咪的软组织和骨骼愈合。其他人则认为,这种独特的嗡嗡声是家猫最近的进化适应,它们可能利用这些低频振动对主人放松身心的效果,来鼓励人类看护者照顾和保护它们。
不幸的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持任何一种假设,而且很多情况还取决于猫的个性。以我的猫 Elsa 为例,你永远猜不透:它可能会咬人或抓人——即使在发出呼噜声后不久。
这个故事刊登在《大众科学》 2020 年秋季“神秘”特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