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a Hawley 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物科学教授。Julia Buck 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生物学助理教授。本文最初发表于 The Conversation。
为应对COVID-19而采取的社交距离措施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许多人不禁想知道这些措施是否真的有效。作为疾病生态学家,我们知道大自然中有答案。
像 猴子、龙虾、昆虫 和 鸟类 这样多样化的动物,都能检测并避开它们同类中生病的个体。为什么如此多种类的动物会进化出如此复杂的行为来应对疾病?因为社交距离有助于它们生存。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在疫情爆发期间能够有效进行社交距离的动物,能够提高它们保持健康并繁衍更多后代的几率,而这些后代在面对疾病时也会进行社交距离。
我们研究动物 通过行为来避免感染 的各种方式,以及为什么 行为对疾病传播很重要。虽然动物已经进化出多种 限制感染的行为,但群居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社交距离表明,这种策略在面临高传染病风险的物种中一次又一次地被青睐。
我们能从其他动物身上学到关于社交距离的什么?它们的行为又与我们人类现在的做法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喂养生病的同伴,但保护蜂后
社会性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极端的社交距离实践者之一。许多种类的蚂蚁与数百甚至数千个近亲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这就像我们的小型托儿所、大学宿舍和养老院一样,这些蚁群会为传播传染病创造理想的条件。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蚂蚁进化出了社交距离的能力。当一种传染病在它们的社会中传播时,生病的和健康的蚂蚁都会 迅速改变行为,以减缓疾病传播。生病的蚂蚁会自我隔离,而健康的蚂蚁在蚁群中出现疾病时会减少与其他蚂蚁的互动。
健康的蚂蚁甚至会“排好队”,围绕着最脆弱的蚁群成员——蜂后和工蚁——将它们与最可能从外部引入病菌的觅食蚁隔离开来。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在限制疾病传播和保持蚁群成员存活方面非常有效。
许多其他类型的动物也恰恰会选择与谁进行社交距离,以及反之,何时让自己处于风险之中。例如,白眉长臂猿——一种猴子——尽管积极躲避与之无关的生病个体,但仍会继续照顾生病的家庭成员。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照顾生病的家庭成员可能允许动物通过该家庭成员的后代来传递自己的基因。
此外,有些动物在面对疾病时会保持必要的社交互动,而放弃不那么重要的互动。例如,吸血蝙蝠会继续为生病的同伴提供食物,但会 避免为它们梳理毛发。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感染风险,同时仍然维持着对维持生病家庭成员生存至关重要的社会支持形式,例如食物分享。
这些细微的社交距离形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的成本,同时维持了社会生活的益处。因此,进化在许多类型的动物中都偏爱它们,这并不奇怪。

利他主义让我们成为人类
人类在面对疾病时的行为也 带有进化的印记。这表明我们的类人猿祖先也曾面临与我们今天一样多的传染病压力。
就像社会性蚂蚁一样,我们通过确保老年人和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远离可能感染的人,来保护社会中最脆弱的成员免受 COVID-19 的感染。就像猴子和蝙蝠一样,我们也实行细致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社交接触,同时仍然为生病的家庭成员提供必需的照顾。
当然,也存在重要的区别。例如,除了照顾生病的家庭成员外,人类有时会通过照顾不相关的个体(如朋友和邻居)来增加自身的风险。而医护人员更进一步,积极寻找并帮助那些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刻意回避的人。
利他主义并不是区分人类应对疾病爆发方式的唯一行为。其他动物必须依靠微妙的线索来检测群体成员中的疾病,但我们拥有尖端技术,能够快速检测病原体,然后隔离和治疗患病个体。而且,人类可以瞬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健康威胁,这使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来缓解疾病。这是一个巨大的进化优势。
最后,得益于虚拟平台,人类可以在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情况下维持社交联系。这意味着,与许多其他动物不同,我们可以实行物理距离而非社交距离,这使我们在最大程度降低疾病风险的同时,能够保留群体生活的一些重要益处。
值得为之付出代价
大自然的证据很清楚:社交距离是减少疾病传播的有效工具。它也是一种比几乎任何其他工具都更容易实施、更具普遍性的工具。与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不同,行为改变不需要研发或测试。
然而,社交距离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有时甚至难以承受的代价。一些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如 条纹猫鼬,即使在成员明显生病时也不会避开群体成员;与亲属进行社交距离的进化代价可能太高了。正如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社交距离在人类社会中也会造成各种严重的代价,而这些代价往往由最脆弱的人群承担。
鉴于社交距离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为什么如此多的动物会这样做呢?简而言之,因为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侵害的行为最终使我们能够享受社会生活——一种提供无数好处但也伴随风险的生活方式。通过在必要时实施社交距离,人类和其他动物可以继续长期享受社会生活的各种益处,同时在疾病爆发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致命疾病的代价。
社交距离可能对我们的社会造成巨大的干扰,但它也能有效阻止疾病爆发。不妨问问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