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动物会进行同性性行为?更好的问题是……为什么不呢?

同性吸引可能是来自一位古代祖先的馈赠。

今年早些时候,柏林动物园的两只雄性企鹅成为了新闻头条,它们共同抚养了一枚被遗弃的蛋——但这对企鹅并不是个例。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在超过 1500 种动物身上记录了同性性行为,从家畜到线虫。

科学家们提出了无数个假设来解释为什么同性性行为(SSB)会持续存在,尽管这似乎与达尔文的悖论相悖——动物为什么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在零后代机会的性活动上

一篇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的新的理论论文,将视角从传统的“为什么”转移,转而问……好吧,为什么不呢?该论文的作者提出,这些行为可能存在于所有动物进化的一个共同祖先身上,并且一直持续至今,因为它们的代价很小,甚至没有代价。相反,同性性行为在生态上是“中性”的,因此,自然选择没有理由将其淘汰。事实上,该论文认为,一定程度的性灵活性可能是一种进化上的优势。

自然选择理论——由查尔斯·达尔文本人提出——是驱动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最简单的来说,这个理论是这样的:在一个有机体或物种中,存在着性状的多样性。其中一些性状可能是有益的,而另一些则可能是有害的。如果某些性状非常有帮助或非常有害,它们将影响有机体生存和传递基因的能力——这就是动物的“适应度”。具有真正有益性状的动物可能拥有更多的后代,这意味着该性状在该物种的基因库中会变得更常见。然而,并非所有的适应都会发生这种情况。

“有时,当种群随时间变化时,仅仅是因为运气,而不是因为任何特定变异在适应度方面更好或更坏,”该论文的合著者之一、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生态学、进化论和动物行为学博士生 Erin Giglio 说。她描述的是一种叫做遗传漂变的东西——这是进化的另一种机制,也可能是同性性行为持续存在的解释。

过去关于同性性行为的研究都基于一个假设,即动物的共同祖先只进行异性性行为(DSB,或人类称之为异性恋)。因此,过去的假设都认为同性性行为在不同的动物谱系中独立进化。而这项新研究的科学家们则认为恰恰相反——同性性行为是存在于一个共同祖先身上的性状,这个祖先将不加区分的交配作为一种繁殖策略。

“对于在如此广泛的动物物种中都能看到的性状,你通常至少会考虑这个性状是从起源之处就存在的假设,”该论文的首席作者、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博士生 Julia Monk 说。

Monk 和其他合著者提出,这个共同祖先是一个多细胞、有性繁殖、 immobile 的生物,很可能无法区分其物种内的雌雄。那些只进行异性性行为的生物依赖于体型、颜色或化学信号的差异等特征来区分性别。而那个理论上的祖先还没有这些二态性特征或区分它们的能力,因此它进行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以最大化交配机会。

“许多研究想当然地认为同性性行为的代价明显很高。因此,要么存在某种巨大的未知益处可以解释其进化原因,要么它仅仅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偶然事件,” Monk 说。

但 Monk 和她的合著者认为,同性性行为的代价很低,甚至没有代价。与动物繁殖适应度的其他障碍——例如不孕或配偶竞争——相比,同性性行为的后果要小得多。因此,对这种性状的选择,无论是有利还是不利,都会相对较弱。

“认为世界上和特定物种的一切都是选择的产物,并且进化正在朝着某个完美的动物努力,这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巨大问题,” Giglio 说。“有时多样性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同样有价值。”

历史上,进化生物学家一直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看待自然世界——这个角度在很多年里都认为同性性行为是不体面的,或者至少是不相关的。这正是作者选择 SSB 和 DSB 等术语,而不是“同性恋”或“异性恋”,以进一步避免将人类文化偏见与非人类动物的性行为混淆的原因。尽管该论文的作者承认他们的新假设可能不正确,但他们希望鼓励其他科学家打破旧的规范,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

“批判性地思考我们理解现象的方式,并努力理解它们,对于获得关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的清晰答案至关重要,” Giglio 说。“如果我们不问正确的问题,我们就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Grace Wade Avatar

Grace Wade

撰稿人

Grace Wade 是《New Scientist》的一名健康记者,专注于神经科学、心理健康、营养和肠道微生物群。她曾担任《Health.com》的副主编和《Insider》的健康副编辑。她还曾为《Popular Science》撰稿并进行事实核查,报道范围涵盖野生动物、环境和健康。Grace 拥有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的新闻学和人类文化科学双学位,专攻环境、科学与社会。她还是一名摄影师,擅长胶片、风景和肖像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