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随着 COVID-19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社交距离”这个词迅速成为流行话题。但作为一种行为,社交距离早已存在——而且不仅仅是人类。
一项新的综述论文,今天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梳理了科学文献,以探究疾病爆发如何改变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某些方式。
“(动物)进化出了非常有趣、复杂的行为策略来应对病原体,”该研究的首席作者、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综合生物学博士候选人 Sebastian Stockmaier 说。
Stockmaier 研究吸血蝙蝠的疾病行为,他与一群流行病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其他专家合作撰写了这篇综述。作者们表示,研究这些社会动态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极其重要的过程,例如疾病如何传播以及病毒如何进化。而动物研究可以帮助填补其中的一些空白。
“传染病传播方式的研究非常复杂,”研究动物行为的查普曼大学助理教授 Patricia Lopes 在给《大众科学》的电子邮件中写道。“这篇综述强调了受感染个体或被受感染个体包围的健康个体的行为可能改变的多重方式,以及我们在各种动物中都能发现这些变化。” Lopes 没有参与这项综述,她写道,行为“是精确确定或预测疾病传播方式的关键组成部分”。
研究人员尤其借鉴了对蚂蚁和蜜蜂等高度社会性昆虫迷人生活的研究,考察了传染病的存在可能改变社交互动的六种不同方式。Stockmaier 说,跨物种来看,病原体回避是相当普遍的。这就是当你意识到另一个个体可能生病了,并保持距离以避免自己也生病——就像有人在你面前打喷嚏时,你会本能地后退。龙虾、白蚁和特立尼达孔雀鱼都会采取病原体回避行为。
“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行为,当你能够识别出别人的感染,并避免自己被感染时,”Stockmaier 说。
该团队还考察了个体进行自我隔离的几种不同方式——无论是无意的,因为它们感觉不适而无法进行日常活动,还是有意识地隔离自己以保护群体(蚂蚁和蜜蜂会这样做)。他们还研究了“排斥”等行为,即受感染或暴露的个体可能被隔离——或者,在非常残酷的蜜蜂案例中,Stockmaier 解释说,“被拖出巢穴”。
此外,该团队还回顾了护理行为(主要在人类和社会性昆虫中已知),以及主动的社交距离,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对这种行为感到痛苦——换句话说,即使健康,也要彼此远离,以降低传播风险。
“最近在这些黑花园蚂蚁身上也发现了非常类似的事情,它们会做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Stockmaier 指出。“如果你引入带有这些真菌孢子的个体,巢穴里的未受感染的个体也会彼此远离。”
作者们指出,对于人类而言,这些互动可能尤其微妙。例如,一个感觉生病的人可能仍然会去工作,如果他们在一个不提供带薪病假或鼓励工人将生产力置于健康之上的体系下工作。作者们表示,这些变量应该被纳入未来的模型中。
Lopes 说,这项综述提出了一些令人兴奋的问题——例如,“病原体如何操纵我们的行为以增加自身的生存和繁殖?”她写道,进一步研究“受感染动物的行为如何变化,其他动物如何检测生病动物,以及这些反应中有哪些部分是由病原体驱动的,哪些部分是由受感染的个体驱动的”,将“增加我们对疾病在种群中传播的知识,并促成改进的公共卫生政策。”
总的来说,“我认为观察大自然并看到所有这些突然对我们变得如此重要的机制,这非常迷人,”Stockmaier 说。与我们不同,动物没有突发新闻报道或社交媒体来帮助指导它们的行为。
“那些蚂蚁怎么知道要互相避开?动物进化出这些策略并加以利用,而且它们非常有效,这真是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