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犀牛都是独角兽,说真的——它们只是没有我们神话中那样闪闪发光、充满魔力。这些强大的野兽的力量来源于它们粗壮的肌肉和角质化的铠甲,而不是彩虹和魔法,但它们是我们仅有的独角兽。而且一个灭绝的物种也是因此而得名:西伯利亚独角兽。
西伯利亚烁犀是烁犀属(Elasmotherium genus)最后一个幸存的物种,该属曾是一个庞大、多样化的巨型犀牛种群。人们曾认为西伯利亚独角兽在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期间的一次广泛的“背景灭绝”中已经灭绝,这一时期大约从 12.6 万年前持续到 250 万年前。该物种尚未得到深入研究,但先前认为西伯利亚烁犀大约在 10 万到 20 万年前就已经灭绝。
但对这些古代独角兽化石臼齿进行的最新测年研究表明,它们一直存活到晚第四纪巨型动物灭绝事件。这是你所熟知的最后一个冰河时代末期的科学名称,当时许多令人追忆的动物——例如剑齿虎和猛犸象——随着气候变化而灭绝。本文于本周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其中最新的化石测年结果显示约为 3.5 万至 3.9 万年前。在巨型动物灭绝事件发生之前不久,人类才开始广泛扩散,因此过去一直存在很多关于各种物种的广泛死亡是由于过度捕猎还是气候变化而引起的争论。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是气温升高导致了这些巨型野兽的灭绝。研究人员在最近的论文中指出,西伯利亚独角兽有一些极端的适应性,这限制了它们的食性,因此当植被开始变化时,西伯利亚烁犀根本无法快速适应而生存下来。而那些孕育了现代羚羊和犀牛的谱系则通过进化出以不同食物为食而在这场灭绝中幸存下来,它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们以各种植物为食,既有啃食也有吃草。西伯利亚独角兽则不能。根据它们后脑勺与上颚(嘴巴顶部的骨骼)之间的角度,研究人员认为西伯利亚独角兽的头比现代犀牛的头要低得多。这使得它们能够吃到非常接近地面的植被。但当它们的生态位消失时,它们也随之消失了。
作者指出,由于西伯利亚烁犀的地理分布范围非常狭窄,种群数量少,繁殖率低,因此灭绝的可能性尤其大。包括现代犀牛在内的犀牛亚科(Rhinocerotinae)得以幸存,而它们的烁犀表亲则灭绝了。这篇论文还表明,这两个类群早在约 4300 万年前就已经分化。尽管它们外观上有些相似,但古代犀牛主要属于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无法适应剧烈的气候变化。
我们之所以现在知道这一切,是因为这组研究人员决定真正审视他们手中已有的证据。他们对 25 个样本进行了放射性碳定年,这些样本来自各种博物馆的收藏,但正如他们在研究中所写的那样,对该物种尚未进行任何定年或遗传分析。终于,这些真实的独角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