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吐”(backwash)这个词,指的是饮料和唾液混合后倒灌回共享饮料中的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才开始使用。但对其恶心性质的担忧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早期穆斯林学者就争论过,从容器中有人饮用后剩下的液体——阿拉伯语称为 *su’r*——是否足够纯净,可以用于宗教沐浴。如今,我们有了硬科学来解决这场古老的辩论。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生物系统流体机械学的Sunny Jung解释说,一般来说,动物喝水有两种方式:它们要么像狗一样用舌头舔着喝,要么使用吸力机制。人类(以及蚊子和大象)属于后者。这是一种相当高效的机制,但它无法确保所有液体都能被完全吸入:“总会有少量回流,”Jung说。
也有证据表明,回吐物含有细菌,而且共饮饮料会传播疾病。例如,2007年,流行病学家在以色列国防军的年轻新兵中开始了一项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研究。在为期六个月的基础训练期间,约有三分之一的新兵感染了该细菌。那些表示“总是”或“通常”从共享瓶装饮料中饮用的人,感染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多。
很难知道肺炎球菌是否是在回吐的浪潮中传播的,或者细菌仅仅是沾在了瓶口上。无论哪种情况,这都很恶心。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6年1月/2月号的《大众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