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读者:以下叙述中的某些场景已经过好莱坞式的戏剧化——完全虚构——但电影的描述、科学信息以及所有引述都是真实的。
第一幕:好莱坞
内景。电影院——2004年5月28日晚
镜头扫过一排排正在忙着吃爆米花、喝汽水的人脸。镜头随后停在你身上,一位持怀疑态度的观众。你在预告片中看到太空大战时翻了个白眼——
持怀疑者:拜托。你能在真空的太空中听到爆炸声吗……
_然后正片开始了。它叫做《后天》,是一部壮观的灾难片,显然是某个对全球灾难机制想得太多的人的得意之作。银幕上,一场决定性的巨变正在酝酿。新德里上空电闪雷鸣,东京则被冰雹击打。一位孤独的古气候学家匆忙警告世界即将到来的灾难,但他为时已晚:在南加州,龙卷风摧毁了好莱坞标志和洛杉矶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区。巨大的风暴潮席卷曼哈顿,随后是寒冷到人们冻在人行道上的寒风。混乱随之而来:撼动世界、颠覆文明的混乱,这一切都归咎于天气的一个小故障。_
镜头切回这位持怀疑态度的观众的脸:他脸上的讥笑消失了。如此生动地描绘的毁灭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但还有更多:这位观众隐约记得,电影中呈现的突然气候变化的概念最近曾在头版上出现——由五角大楼刊登——而那个故事也没有一个快乐的结局。_
持怀疑者(眼睛乱转,脚乱踩):这不就是《独立日》减去外星人吗?科幻片,科学成分很弱——对吧?
闪回,三个月前:外景。电影制片厂——白天
镜头聚焦在持怀疑态度的科学记者身上,他刚刚看完影片的粗剪版,走出演播室。
记者(画外音):当我走出试映会,沐浴在阳光下时,我不太确定该怎么想。可以肯定的是,被瞬间冻死的行人、好莱坞的龙卷风听起来一点也不像真的。气候不可能在好莱坞的片刻之间就发生改变。
但仍然。冰河时代确实发生过。我甚至隐约听说过,它们发生时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我决定弄清楚在这个特效盛宴中是否有一丝科学成分。而最合乎逻辑的第一站是《后天》的导演。也许他只会咧嘴一笑,承认这部电影是对一个站不住脚的前提的有趣演绎:娱乐业。
罗兰·艾默里奇,电影《爱国者》、《独立日》和《哥斯拉》等影片的导演和制片人,驾驶着一辆德国跑车驶来,车身颜色就像一把新出炉的手枪。艾默里奇英俊、优雅、肤色健康,笑容闪耀,头发与他的跑车漆面颜色一致。
内景。29号楼
艾默里奇关上灯光昏暗的剪辑室的门,坐到沙发上。记者坐在他对面,准备发起进攻,怀疑艾默里奇的动机更多是政治而非科学,他的灾难片是为了在选举年对现任政府进行一次恰到好处的抨击。
艾默里奇(带着温和的德国口音):你的飞行还顺利吗?
记者:我们直奔主题吧,罗兰。你的电影声称建立在科学前提上,但气候不可能在几天之内那样变化。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艾默里奇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坦诚态度,承认了电影情节不科学的速度。
艾默里奇:科学界会说,“太快了”。这没关系。否则就没有电影了。
记者(画外音):但这已经是他的底线了;他拒绝动摇影片的根本原则:突然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地球陷入全新的冰河时代,使大部分地区变得不适宜居住。当我追问他关于政治……
艾默里奇:我开始写这个剧本的时候,还在完成《爱国者》,在布什当选之前。那时已经太晚了。
记者(画外音):“太晚了”?这个人似乎真的相信,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真实的威胁——它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不能确定,即使是一个好心的好莱坞导演,也不会歪曲科学,尤其是在必须满足戏剧之神的情况下。我需要咨询更高明的科学力量。我必须去拜访预言家。
第二幕:科学
在记者寻找的过程中,他寻求三位智者:水的预言家、生命的预言家和未来的预言家。每一个人都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专家,是他所在领域的领导者。
外景。格陵兰岛——黎明
_记者去寻找水的预言家。理查德·艾利(Richard Alley),宾州州立大学地球科学教授,曾在美国参议院就突然气候变化作证,主持过国家研究委员会的该主题委员会,他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现实生活中的古气候学家。他是冰芯专家,也就是从冰川中挖出的长长的冰管,它们揭示了地球气候数千年的变化。如果有人知道气候是否真的会经历如此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他。_
在北极凌晨诡异的微光中,记者在冰上绊绊磕磕,呼唤着预言家。突然,一种嗡嗡的声音充满了空气,下方产生了一种振动。然后,随着一声“砰”响,一个旋转的身影从冰中射出,像一只疯狂的土拨鼠一样旋转。随着身影减慢,我们看到是预言家,正忙着钻取冰芯。他开口了。_
艾利:你好,我是理查德·艾利。
记者:艾利博士,我必须知道:这部电影背后的科学是真的吗,尽管有夸张和不可能的时间线?
切换到一系列镜头,预言家解释了突然气候变化是如何运作的,并用杂志风格的信息图来阐述他的观点。(请参阅第61页的预言家文件副本。)
记者(画外音):预言家解释说,突然气候变化的核心是被称为“大洋输送带”的东西,这是一个在世界水域中循环的洋流。它通过将温暖的热带海水输送到北方,并将冷水推向南方,来维持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暖。_
他说,当在海面流动的暖水到达冰岛附近的北极点时,它会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这些热量温暖了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欧洲。现在变冷的水沉入海底——冷水比暖水密度大——这种运动,这种下沉,驱动着整个洋流:它将暖水向北拉,将冷水向南推。_
预言家接着解释说,矛盾的是,如果地球变暖得太快,那么天气——至少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将变得寒冷。如果全球变暖迅速发展,并且足够的北极冰融化,这些融化的冰——冷淡水——将与洋流中流动的温咸水混合。由于淡水比咸水密度小,温淡的水将没有理由下沉,而驱动洋流的引擎将关闭。融化的北极冰可能会使输送带瘫痪。_
这种停顿的后果将是突然而灾难性的:北欧或北美东海岸将不再有热量;它们将变成严寒的荒原。海洋温度将急剧波动,进而扰乱全球天气模式(还记得厄尔尼诺现象吗?)。干旱、洪水、灾难性的风暴、亚北极温度或酷热将成为常态,具体取决于你碰巧称之为家园的地球的哪个不幸角落。_
记者:那么,电影里发生的事情背后确实有一些科学依据?
艾利:嗯,不会像电影里那样,人们在零下150度的环境下冻结、破碎什么的。_